好政风离不开好家风

20.04.2015  23:04

齐心同志所撰写的《忆仲勋》一文,提到了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因习仲勋88岁寿宴不能亲到庆祝而写给爸爸的一封信。信中提到的家风问题,至今仍然令人回味和赞叹。在信中,习近平同志写道:“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得益于良好的家风,同时他本人也是良好家风的坚持者。受父母耳濡目染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秉承家风,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是在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

这种重视家风的态度推及到治国理政中,习近平总书记就特别强调家风对于全社会的教化和熏陶作用。在201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他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他关于家风问题最集中的论述。

孟子》里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从一定意义上说,好的家风孕育好的公民,好的公民组成好的社会,好的社会推动形成好的国家治理。因此,家风绝不是小事,而是事关国家稳定祥和、社会良性有序的重大问题。《论语·学而篇第一》的第二章,就讲了家风的重要作用。这一章讲的一个道理是:“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引申言之,好的家风能够孕育出好人,而好人必然是社会秩序的促进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在“务本”的层面强调的,这自然离不开家风的作用。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交流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好的家风不但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尽管今天我们不再强调“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论语·为政篇》记载了孔子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里有句话说:‘孝仅仅就是孝敬父母吗,还要以友爱的态度对待兄弟,并且把孝悌的道理推广到政治活动中’。这就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非得做官才算是参与政治呢?”

既然普通的家风里面,都蕴含着深刻的参与政治活动的意义,那么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问题就具有了双重重要意义,《大学》里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和看重党员干部的家风问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时,多次赞扬焦裕禄同志家风好,对子女要求严格。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如果把《论语》里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两句话结合起来理解,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为政者的“正”,不但具有公正的含义,还具有重要的伦理含义,即要在道德上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德的标准应当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部门在公布有关案件的时候,不避讳违纪违法官员的私德有亏,直白地揭露诸如“通奸”之类的问题,其本意就是要对广大党员干部在道德上特别是家庭和个人私德上起到警醒作用。

【责任编辑:樊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