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渠两岸故事多
丹江水缓缓地从漳河倒虹吸工程中流过。刘晓波 摄
背景素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县段全长10.41公里,涉及安丰、洪河屯两个乡17个行政村。截至目前,安阳县共移交用地4158亩,其中永久用地2078亩,临时用地2080亩。
从安阳县城驱车半小时就能来到安丰乡施家河东北的穿漳工程。11月23日,记者一行来到这里,四周已被铁栅栏围起,主体工程早已完工。
穿漳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为数不多的大工程,也是干渠河南境内最后的“超级工程”。回忆起当时的征迁场面,县南水北调办主任张保凤递给记者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每天虽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背后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难忘故事。
由于工程开工时间不同,同样一块地,补偿参照的标准也不同。刚开始老百姓很不理解,张保凤苦口婆心劝说,还专门带领村民代表到省南水北调办核实,“这些都是国家政策规定,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两分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两分地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县南水北调办副主任朱继云的工作常态用“5+2、白加黑”形容一点不为过。早上起来孩子还没醒,晚上回来孩子已入睡,他曾有过一个星期都没能和孩子说上一句话。今年6月15日,幼儿园通知下午放学必须由父亲亲自去接孩子,朱继云下午到学校时才知道那天是父亲节,互动节目时,吃着孩子喂的西瓜,听着《爸爸去哪了》这首歌,他泪流满面。“比起老百姓的付出,我们帮助老百姓争取那二分地的利益,累一点也值了。”他说。
2009年6月7日再平常不过,但对于安丰乡施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师庆顺来说永生难忘。这一天,村里向南水北调工程移交了100多亩地,包括土地上的庄稼、树木、温室大棚、水塘等附着物,既圆满补偿了老百姓的损失,又保证了工期的顺利进行。
原来穿漳工程要占用105.5亩永久用地,项目部用了一天时间进行测量放线,紧接着就要全面接收土地。“我当时一听头都蒙了,100多亩地,群众工作还没做完,光地里1万棵树锯倒一天也不够啊。”师庆顺连夜召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并许诺帮助村民联系树木、池塘的买家。“为找买家,我连夜跑了好几个邻村,还委托一个银行的亲戚作担保,从银行贷款5万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先期支付村民损失。”
因为锯柳树有难度,滑县、内黄等邻县锯树买树的也被请了过来。所有的村干部都发动了自己的亲戚帮忙,男女老少掀起了一场清树的大“会战”,38℃的高温酷热难耐,衣服都不知道湿了多少次,纽扣也热得发烫,树真的一天锯完了,土地也得以顺利移交,项目部所有人都为这惊人的速度竖起了大拇指。
大渠两岸故事多,也正是这一个个故事创造了南水北调的“安阳速度”。穿漳干渠水缓缓向北流动,“中国南水北调”六个大字在初冬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切都是那么和谐,但这一切来的并不是那么容易……(记者 刘晓波 任国战 冯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