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大河报》等:河南理工大学把生命德育融入学生成长
《河南日报》2016年11月30日第15版以《河南理工大学把生命德育融入学生成长》为题;《大河报》2016年11月29日第AⅠ·17版以《河南理工大学“3+2”工程把生命德育融入学生成长》为题;光明网2016年11月25日以《河南理工大学:“3+2”工程把生命德育融入学生成长》为题,报道我校应急管理学院“3+2”工程把生命德育融入学生成长的重要举措。新华网、中国网、龙华网、大河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河南日报》2016年11月30日第15版报道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把生命德育融入学生成长
生命德育“3+2”工程学生工作品牌是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2010年提出并实施的学生教育成长方案。该工程以“心育”助力“德育”,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旨在帮助、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困难、失败,理性认识生命、感悟生命,以达到珍爱生命、呵护幸福的目的。
该工程实施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已有6名学生入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河南省或焦作市创业之星,20余名学生获得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30余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中获奖,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徐春浩)
《大河报》2016年11月29日第AⅠ·17版报道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3+2”工程把生命德育融入学生成长
□记者 郭长秀 通讯员 徐春浩
本报焦作讯 “生命德育‘3+2’工程系列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我的抗挫折能力,让我学会了尊重、理解和宽容,懂得了同情、关爱和帮助。”11月24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2014级学生冯银杰在生命德育教育主题班会上说。
生命德育“3+2”工程学生工作品牌是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2010年提出并实施的学生教育成长方案,据介绍,该工程以“心育”助力“德育”,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旨在帮助、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困难、失败,理性认识生命、感悟生命,以达到珍爱生命、呵护幸福的目的。
据悉,该工程实施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已有6名学生入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河南省或焦作市创业之星,20余名学生获得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30余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中获奖,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光明网2016年11月25日报道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3+2”工程把生命德育融入学生成长
光明网郑州11月24日讯(记者 丁艳 通讯员 徐春浩) “生命德育‘3+2’工程系列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我的抗挫折能力,让我学会了尊重、理解和宽容,懂得了同情、关爱和帮助。”24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2014级学生冯银杰在生命德育教育主题班会上说,“生命的质量不仅仅在于长度,更应该在于宽度和高度,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中去,在奉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生命德育“3+2”工程学生工作品牌是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2010年提出并实施的学生教育成长方案,即一队、一会、一团加两个小组,“一队”即大学生应急救援队,“一会”即大学生应急管理协会,“一团”即大学生应急知识宣讲团,两个小组即“爱心姐姐”聂红娟服务小组和朋辈成长互助小组。该工程以“心育”助力“德育”,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旨在帮助、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困难、失败,理性认识生命、感悟生命,以达到珍爱生命、呵护幸福的目的。该工程实施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已有6名学生入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河南省或焦作市创业之星,20余名学生获得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30余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中获奖,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该校应急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赵观石介绍,在生命德育“3+2”工程中,应急管理协会吸引学生参与各类活动100多次;应急救援队作为国内首支大学生专业应急救援队,参与覆盖面在大一大二学生中达70%以上;应急知识宣讲团已成为大学生应用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平台。“爱心姐姐”聂红娟服务小组在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孙越崎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学生群体的倡议和组织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朋辈成长互助小组在“朋辈互助,共同成长”思想指导下,由高年级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思想进步,这两个小组成立5年来,影响面广、辐射力强,有力的发挥了榜样标杆和示范带动作用。
“‘3+2’工程是学院全面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主体的重要举措。该工程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让他们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艳玲对该工程有着深切地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