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村庄:生命的出发文学的回归

26.09.2014  13:44

   

        正在沉思与聆听的阎连科 

 

阎连科激情发言(左为王尧) 

 

阎连科与河大学子交流 

      昨天上午9时,当记者进入 河南大学 科技馆时,竟然需要拨开走廊里拥挤的人群,好学的 河大 学子对回到家乡谈“家乡”的老乡阎连科给予了爆棚的热情。

        因与今年的嵩山论坛年会失之交臂,这位著名的河南籍作家特意“回家”补上了这一课,应邀做客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嵩山论坛秘书处等承办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系列讲座”。迎着莘莘学子的真挚掌声和热切目光,阎连科用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做了一场“我读家乡”的精彩讲座。并与讲座主持人、著名文学评论家、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教授及 河大 学子们进行了有关“家乡”的交流与对话。

        ——回到村庄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阎连科是从豫西嵩县走出去的著名作家,每一位作家都会有一个故乡,阎连科的故乡情结显得特别浓郁。他认为,他的那个村庄是世界的中心,是浓缩的中国。

        阎连科说:我是1958年出生的人,这个年龄对家乡的理解,和青年时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家乡的认识变得非常非常的复杂,也非常非常的不一样。这个年龄你会发现,那个物质的地理的实在故乡,远远比精神的故乡更为重要,有地理的物质的故乡的人,才更会深入地理解故乡。

        刚才我说我们的村庄是世界的中心,最中国的村庄,为什么呢?因为凡是中国最复杂的事情,都可以在这个村庄找到。每一件事情都超乎人们的想象,但每件事都非常的真实、非常的日常。你会发现,这个村庄无论是昨天还是前天还是明天,它都仍然是世界的中心,从这个村庄中可以看到中国,一个村庄的中国。我想谈到中国,一定是件大事情,我们会谈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甚至战争,所有这些,村庄里全有。我们从这中间可以发现,这个村庄多么的中国,把整个中国稍微一浓缩,全部的事情都可放在村庄里,把村庄稍微放大就是一个国家。所以我说我那个村庄是最为中国化的村庄。

        我是个作家,谈话自然离不开文学。村庄到底有没有文学?我说,不仅有文学,而且是纯文学。我们现在有一个误解,认为农民是不看书的,这是不对的。他们可能不看《阿Q正传》、不看《边城》,因为他们熟悉,人物、环境村庄到处都是。他们喜欢看《水浒传》、《还珠格格》、《三国演义》,因为这些村庄没有,所以去看。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村庄里在传《巴黎圣母院》,他们把书都翻烂了,他们从书中知道原来外国人是这样生活的,我们可不是这样。村民的阅读告诉了我们一个真谛,我们一定阅读我们最熟悉中的陌生,或最陌生中的熟悉,不会看熟悉中的熟悉,或陌生中的陌生。写作35年之后,我才发现我疏忽了这个村庄,如果能回到这个村庄,我一定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来。你能回到村庄,可能就会回到世界。你今天可能会轻松地走到世界各地,但是真正回到村庄很难。我现在50多岁了,用30多年的时间证明,如果回到这个村庄,我可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如果回不到村庄,可能我的作品就到此为止了。这个村庄让我变成作家,让我从这个村庄出去,它真正唯一要求的,就是要用文学的方法,要以文学的名誉,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这个村庄是世界的中心,就是要用作品告诉读者,这个村庄是中国的中心,是世界的中心。

        ——阎连科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今年10月,阎连科将前往捷克领取2014年度弗兰茨·卡夫卡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此奖项,也是继2006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之后,亚洲第二位作家获此殊荣。2013年阎连科曾被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由于布克国际文学奖和卡夫卡文学奖都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风向标,因此阎连科被一些评论家视为莫言之后最接近诺奖的中国作家。那么,作为这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系列讲座”主持人,著名文学评论家、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怎样看待阎连科的作品和他在文学界的位置呢?

        王尧说:阎连科讲的村庄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他从村庄出发,认真解剖一个村庄,思考他与村庄的关系。从政治价值上看,村庄也许不是中国和世界的中心,但是这个村庄包含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性的问题,它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或者说是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我们今天的生活,丰富性跟复杂性,远远大于我们许多文学作品。这是我们当下对文学作品不满意的地方,其实是说所有好的作品、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建构另外一个世界,超出我们的生活。

        王尧说,现在中国文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值得我们充分思考,中国的文学往哪里走?一个伟大的作家,要像哲学家那样,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之所以说阎连科可以成为伟大的作家,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方法论、世界观。正是因为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阎连科与现实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阎连科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或者说是批判的方式,来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一个作家,他需要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世界。

        阎连科是从河南走出去的著名作家,他有一大批作品改变了我们当代文学。至于对作家阎连科和阎连科作品的种种探讨和争议,这都不重要。他出过很多作品,有非常大的影响,下个月要到布拉格去领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在世界上是有影响的。阎连科是我们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下一位可能得诺贝尔奖的人,而且不会很遥远。

        ——面对变化,我们该如何做?

        阎连科的到来受到了 河南大学 学子们的欢迎,科技馆内座无虚席,还有不少同学站在过道里听完了讲座。同学们的热情也点燃了阎连科的热情,演讲结束竟然满头大汗。许多学子想和阎连科交流对“家乡”的感受与看法,一只只高举的手让主持人王尧左右为难。交流结束后同学们的热情还不退,要求阎连科签名的学生排成了长队。

        问:一个作家需要天分,阎老师对什么最敏感?

      阎连科:天分、天才等,对我来说这些都不太存在。我小时候最敏感食物,特别想吃,对食物的敏感超过了想象。

        问:有些人离开乡村之后会对自己的家乡产生一种厌弃的情绪,作为一个作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王尧:对自己家乡发感慨的人,其实不是厌弃,任何一个人是无法厌弃自己家乡的,村庄家乡是与生俱来的,有感情在里面。

        阎连科:我想王老师说的是对家乡的包容与爱,每个人都要有包容和爱。中国作家,我想我们缺的是那种巨大的爱和包容,你在少年时期完不成、在青年时期完不成,但人活到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你一定要完成,后半生要完成的东西就是爱与包容。

        问:今天听你讲自己的家乡,就想到我自己的家乡,但我发现那个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熟悉又陌生,您的感觉呢?

        阎连科:我们的年龄越大,家乡越小。小的时候发现村庄非常大,从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非常遥远,但是现在发现半个小时就走完了,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长大了。每一个村庄,都在变化,整个中国都在变化,这是今天我们每一个人要面对的现实。面对现实,你应该如何做?这是我们要去想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我不再会去抱怨什么,作家要把面对这种变化的感受写出来,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