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两岸食品安全

23.06.2015  10:55

  记者涂露芳

  三聚氰胺、塑化剂、地沟油……困扰海峡两岸民众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寻求更加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记者昨日从在台北举行的两岸食品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获悉,搭建大数据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全程可追溯,成为两岸食品行业和监管部门共同的对策。今后,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通过手机扫描包装袋上的条形码,将能看到原材料采购、质量检测等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云”明年覆盖6000家企业

  “我的小孩每天在学校吃了什么,菜里会不会有地沟油,网上都能查得到。”台湾中卫发展中心产业经营部技术总监叶神丑透露,台湾公共服务平台“食品云”已经将台北市、新北市520多家学校的校园午餐纳入监管,方便家长随时上网查询孩童就读学校的午餐内容和食材来源。

  通过大数据“云”端架构,“食品云”将逐步覆盖台湾农场、果菜合作社、畜牧场、屠宰场等食品原料供应端;岛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商超、餐饮、学校等消费端,以食品生产、销售的全流程监控来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追溯可追踪。

  “去年相关行业协会已经完成对1800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辅导,引导他们将原材料采购信息和生产加工及检测信息及时上传食品云。今明两年,‘食品云’将完成对岛内所有6000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覆盖。”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董事长吴天赐表示。相比各家企业各自投资建设食品安全信息云平台,公共食品云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让中小食品企业也能以较低成本和相对简单的方式提交信息,实现产品可追溯。

  数据显示,去年台湾食品企业实现产值6000多亿元台币,外销736亿元台币,主要出口日本、中国大陆、泰国等地区。

  大陆试点食品安全大数据管理

  在中国大陆,大数据应用的场景也悄然进入居民日常生活。

  贵阳市一家超市里,市民陈军购买了一包茶叶,他打开手机软件“食安测”扫描商品条形码,食品信息、食品检测结果等立即出现在屏幕中。

  “食安测”是贵州食品安全云的一款产品,将每批次食品自检报告、送检报告和抽检报告数据持续输入食品安全云端。按计划,贵州全省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将把企业的基本信息、监管信息、检验检测信息送入“云端”,基本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可召回、可追究,落实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此前,兰州、内蒙古、上海等地也纷纷尝试搭建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如兰州已有8700户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批发、商超、中型以上餐馆、学校单位食堂、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门店被纳入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这些尝试将为全国食品安全追溯追踪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积累重要经验。

  根据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企业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做好食品安全生产每个环节的全程记录。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大品牌食品企业已经将内部生产信息记录与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紧密结合。

  “假设2014年6月10日接到一批旺仔牛奶发酸的消费投诉,我们会根据产品批次号立即启动相应工厂的追溯程序,调取被投诉批次产品的生产信息、检测数据、订单交付信息、半成品和辅料信息等,分析可能是哪个环节的问题。”旺旺集团生产总处总处长曹永梅表示,旺旺在大陆的数十家工厂,所有产品都能实现正向追溯和逆向追溯。

  过去三年,大陆食品工业利润率和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分析,大陆经济增速步入新常态加上民众对食品的信任危机,让食品行业迎来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企业竞争正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目前,大陆食品企业69%为中小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全覆盖面临较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