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进青春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河南大学“越团结豫有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新一代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传承革命精神、孝老敬亲扶幼、弘扬传统文化,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进一步提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实效,结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项工作要求,我校于2023年初开展了“越团结豫有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知为行始,课程先导
知为行之始,知为渡河舟。1月9日至1月11日,三场直播课程为本次活动的开展预热。“情绪调控”一课教会学生如何增强耐受力,不断挖掘青春潜力;第二场直播带领青年回顾了一同走过的2022,以榜样力量振奋人心;“健康生活与学习”则让青年学子对假期生活的规划更加明确,绝不浪费青春韶华。在学习期间,学习资料与学习任务每天都会准时送到学生手中,鼓励他们做好相关学习,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坚定信念,为事件活动打好理论基础,为团结奋进贡献青春力量。在被问到观看线上直播的收获时,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靳子旭说:“我对‘坚持’二字的理解更为深刻,没有一个春天是用‘躺平’换来的,也许取得成就前的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的顽强不屈更重要。”
上下求索,欲探乾坤。在观看线上直播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新知,也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加清晰的展望与规划。河南省教育厅所选素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不仅为学生们有序有效开展活动提供了重要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导,还激起了青年人在寒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强烈意愿。
寻忆守脉,躬耕于行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本次“越团结豫有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显现出了一批有本领、有担当的河大优秀“青年”,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社区带来温暖。“朝气澎湃扫颓气,青春勃发势昂扬。”作为一名习武女孩,我校武术学院2022级研究生张琪琳利用寒假时间在乡村会客厅文化空间开展支教服务,用负责严谨的态度和温暖善良的举动传播着传统武术的魅力。当谈及去支教的原因时,她表示:“当我看到许多同龄人敢于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去偏僻贫困的地区,为乡村教育事业作贡献,我就萌生出像她们一样奉献出我自己一份力量的想法。”同样想要以己之力传递温暖的,还有经济学院2021级的本科生程鑫,在他看来,空巢老人需要的很简单,那就是陪伴。于是他身体力行,努力做他们的“小马甲”,以自己的行动讲述和传递“善”的力量。做饭,刷锅洗碗,喂鸡喂狗,陪空巢老人聊天……这是他寒假返乡后的日常生活,他的到来,给老人冷清的家里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是张琪琳通过支教拉近孩子们与传统武术的距离,还是程鑫尽己所能去陪伴空巢老人,他们都保持本心,用行动传递每一份温暖。立志于实践,投身于实践,他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交上了一份青春答卷,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时代新人的重要力量。
不负青春,行为知成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本次实践活动的举办离不开校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校团委等各部门以及各学院的精心组织和积极推动,体现了我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力度。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河南大学赵晓芳工作室重点遴选6名学生参加,尝试在知行合一中研究“思政课”建设,为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设至善至上网络生态、培养好时代新人做出有益尝试和探索;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邹雪艳教授积极参与开封市“汴地有爱 温暖童行”关爱未成年人服务项目,心怀大爱,志愿服务;外语学院以“寻年味记忆 守红色根脉”为主题,积极寻访红色基地、学习红色故事、双语宣传红色文化等,从家乡的红色记忆中汲取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化技能。多重实践活动的成功推进,是我校师生在学习中坚定信念、在实践中践行初心、在担当中传播文明的最佳体现。
活动过程中,我校师生深入开展学习,广泛参与服务,积极弘扬社会风尚,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师生风采,获河南省教育厅多项表彰。其中,我校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校团委马欢欢荣获“先进个人奖”,由王立士指导、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陈阳制作的作品以及由梁秋指导、外语学院学生崔静制作的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任旭文、齐子茵等8人的5项作品荣获“人气之星奖”。在校团委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校青年在官方指定合作平台快手和新浪微博的活动参与率分别位居全省高校系统排名第一名、第三名。此外,学校评选出优秀网络作品80件。
青春献礼二十大,奋进担当向未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是河大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殷切期望的深刻理解,是他们努力践行知行合一,自觉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洪流,坚守“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铮铮誓言的具体体现。此外,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更是将我校“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充分展现,让“铁塔牌”精神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