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在新常态下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河南理工大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更出彩

26.06.2015  11:18

      2015年6月26日,《大河报》在第B2版“高招特刊”以《在新常态下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河南理工大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更出彩》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我校新世纪以来又好又快发展所取得的巨大办学成就。相关内容如下:

在新常态下加快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
——河南理工大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更出彩 
      □记者 袁婷婷 通讯员 徐春浩

      满怀“在新常态下奋力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铸就世纪学府新辉煌”的豪情,踏上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监总局共建高校征程的百年名校——河南理工大学,在106年浩瀚壮丽的辉煌画卷里,谱写了一曲恢弘激越的绚丽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理工大学开启新希望、点亮新梦想,奏响创新驱动发展时代强音,为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作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新世纪以来,河南理工大学相继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高层次突破。学校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中居全国前十位,具有硕士推免权和本硕、硕博连读及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近5年来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6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微信,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搜狐网等权威媒体报道“中国31个省市区实力前五的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名列“河南实力前五”。
      作为一所理、工、管、文、法、经、教、艺、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计划招生8920人,其中在河南省计划招生6418人,含本科5248人,专升本390人,专科780人。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该校还出台了《优秀新生奖励办法》,对参加普通高招第一志愿报考河南理工大学,被该校录取且按时入学报到注册的优秀新生,按照不同等级给予学费奖励(从奖励2000元到奖励4学年学费不等)。

雄厚实力标注科学发展新高度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内涵,加快学校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引下,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特色发展为路径,以结构优化为手段,实现了办学规模、学科结构和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跨越,办学条件、水平、实力和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被《中国大学评价》评为“中国发展最快大学”之一。
      目前,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8亿元,建有42个实验中心(室),1座地球科学馆。图书馆藏书283万册,另有电子图书资料300多万种,各类中外文献数据库60余种,全面实行自动化管理。校园网覆盖全校各个区域,曾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河南省“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示范性学生公寓”和“示范性学生食堂”。拥有3座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各种球类运动场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完善的文体设施,为有志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搭建起理想舞台。
      学校率先引进全省第一位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傅恒志、王家耀、刘先林、周丰峻、郭东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柏灵,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彭赐灯加盟学校。如今,学校名师荟萃,鸿儒云集,有专任教师2310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1020人,院士10人(含双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长江学者、省特聘教授等2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等2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1人,还外聘30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雄厚的师资队伍标注了学校科学发展的新高度,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夯实了牢固的根基。

教学实绩点亮成才梦想新希望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和“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重品德”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战略,在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着力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特色鲜明的教学工作新体系,培育了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学校建有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54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拥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特色专业、24门省级精品课程等96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一系列高端平台的精心打造,为学子更出彩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32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9个二级学科(方向)硕士点,并在17个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享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MPA)硕士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招生权;建有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设有75个本科专业,为大学生放飞梦想筑起希望“高地”。
      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学校构建起以一个意见、五个办法和九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工作体系,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等殊荣,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庞恩翠、徐定方、张晓岩、刘宁,国际志愿者、南非世界杯“非常天使”选拔赛全国总冠军和大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学生楷模。

科研成就锻造服务社会新辉煌

      长期以来,河南理工大学以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增大总量要规模,提高水平上层次;支持纵向,鼓励横向”的科研工作思路,把加大科研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作为重点,逐步构建起与学校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科研管理机制,做到“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价值体现在效益上”,在科技强国战略中书写出新的辉煌。
      学校首创煤矿瓦斯地质理论;瓦斯抽采成套技术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首创陆相痕迹相模式,奠定我国该领域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攻克煤矿10千伏直接下井供电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煤矿井下万伏级高压供电空白;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方法,研制首台无绳提升试验系统;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航空数字摄影测量仪,改写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被国外垄断的历史。此外,学校还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超声高速加工中心并投入生产使用;合成出目前国内重量和尺寸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单晶。
      近年来,学校先后建成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43个,拥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24个,年度获973或重大攻关及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项目105项,科研总经费突破2.7亿元。学校还积极推进安全培训、成果转化和校企合作,为地方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和国家能源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巨大努力。

就业金桥引领成功梦想新抵达

      为让每个毕业生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青春梦”“人生梦”,河南理工大学努力打造“就业金桥”,让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建立起“以学院为主,专业学科为支撑,广大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模式;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实施“校友信使”工程,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发、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实现个人梦想提供坚强后盾。此外,学校还与所在地焦作人才市场联系,设立校内分市场,使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使就业梦实现。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居全省高校前列,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并涌现出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院士以及省、市和大型企业的领导,多次被评为“河南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成为中原高等教育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此外,河南理工大学积极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努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是全省较早实行开放办学的高校之一。学校秉承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办学理念,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中外合作的良好机制,为大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深造托举起成功的希望。
      在新常态发展道路上,河南理工大学正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奋力让河南理工大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更出彩,在服务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