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发展论坛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三)

20.03.2020  11:13
编者按:根据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要求,郑州大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贯穿于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在主题教育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聚合一流大学建设的磅礴伟力。为更好地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的成果,现陆续刊登围绕“不忘办人民满意教育初心,牢记建世界一流大学使命”主题的相关文章,以发展实绩彰显主题教育成效,以主题教育成果促进一流大学建设,让广大师生看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凝聚奋进之力,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 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实干实效谱写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华彩篇章。当前,我们要围绕全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新要求,全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学校改革发展,在确保师生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同时,抓好学校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一流大学建设“双胜利”!

 

崇圣尚贤 滋兰树蕙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文学院党委书记 甘剑锋

                                                             


      文学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和建设思路,围绕高质量党建和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院内涵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引进人才、凝聚团队、搭建平台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将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学院事业发展动能。
      一、党建引领、政策保障,思想武装、立德树人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党建为引领,把握“六个坚持”,为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坚持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执行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创新理论武装,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扛牢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党建活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托专业优势,完善育人体系,培养时代新人。坚持党管人才,研究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推动落实高质量、高层次人才政策。坚持将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和学科平台上,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强化双向引领,助推学科建设、学术提升和成果产出。
      二、招贤引智、广纳英才,凝心聚力、铸就团队
      学院党委切实遵循“党管人才”原则,毅然切实担起人才引进重任。党委按照“引培结合、量质并重”的方针广纳海内外优秀人才,相继引进长江学者1名,、特聘教授6名以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海内外优秀博士30余名;精准实施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先后培养出5名特聘教授,极大地充实、丰富了学院人才队伍。团队建设方面,学院精心打造包括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在内的四4个专业研究团队,其中李运富院长牵头组建的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规模超40人,成果丰硕,业绩突出,曾获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依托挂靠于学院的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文选学研究会”,成立了以刘志伟教授为首的文选与华夏文明研究团队,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立柱架梁、搭建平台,多纬并举、相得益彰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双带头人”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学院2017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学位的授权点,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搭建了重要的支撑平台。同时,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搭建了以长江学者李运富为首席专家参与的中原历史与文化学科建设平台,成功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一期建设学科以及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名单,学科建设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此外,基于吴漫教授关于“明清时期黄河治理工程文献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申报成功,成立了黄河文献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推动以黄河治理工程文献基础研究问题意识为主导的跨学科研究,为学院建设一流学科及参与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四、慎思勤研、笔耕不辍,久久为功、硕果累累
      学院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凝心聚力谋发展,全院教师慎思勤研,笔耕不辍,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学院先后获批包括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此外,高水平论文、著作等学术产出成果也是逐年提升,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添砖加瓦。
      学院党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新任务,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深化内涵、推动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在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不忘办人民满意教育初心
牢记建世界一流大学使命
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薛波

                                                           

 
      2017年9月,郑州大学成功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序列,实现了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突破。2018年3月,郑州大学成为部省合建高校,学校的建设发展进入国家管理轨道。从此,学校开启了以“一流大学”和“部省合建”为特征的内涵建设发展新格局。
      建设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数学与统计学院进一步深化认识,继续坚持并加强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定位。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内涵建设,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建章立制、苦练内功,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一)注重建章立制,完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结合学校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划,学院突出围绕“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基层教学组织为依托,以教学发展为重点,全面提高本科及研究生教学质量。随着国家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背景下“双万计划”的开展,学院积极修订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涵盖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教学奖惩制度等方面。在新汇编的规章制度中,在教材建设、教学研究项目、课程建设、名师计划的培育等方面对各专业有具体要求;在课程考试及评卷、试卷档案要求、毕业论文质量监控、领导及教师听课制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学院党政班子、各教研室主任、各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管理办公室、教指委与教学督导组各司其职,依据规章制度落实各项要求,积极深入课堂,掌握一线教学动态,做好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
      (二)加强课程组建设,促进教师梯队成长
      学院每学期定时组织教学工作讨论等基层教学活动,各课程组教师集体备课,并结合科研项目成果,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每门核心课程的课程组一般都由老中青教师相结合,注重梯队建设,年龄结构均衡,职称层次合理。老教授积淀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课程组活动传授给中青年教师。年轻教师由听课、助教开始,在传帮带制度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不但能够独立承担、讲授内容精彩的课程,而且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全员育人、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一)优化教学研究环境,培养“有本领”的毕业生
      学院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努力为培养“有本领”的合格毕业生保驾护航。第一,加强对教学的整体规划与长期优化,打造示范金课,同时加强对任课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充分发挥课堂的理论教育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获。其二,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既要“请进来”,邀请国内外名家名师讲学授课;也要“走出去”,鼓励支持学生加强国际交流,参与联合培养、国内外访学等,不断开拓自身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充分利用与国内外一流大学交流合作的有利条件,着力完善选拔机制,推进“滚动式”培养,发挥优秀学生辐射效应,努力打造数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第三,探索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规划、突出重点、抓住需求,精心遴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创新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二)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有担当”的毕业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为此,我们必须强化青年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首先,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建设,把好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注重将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实践学习等手段结合起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夯实学业基础,坚定理想信念,立志科技报国。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理念是世界一流大学历史发展的积淀,培养英才是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想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基础学科教育,重视基础学科这一教育理念作为引领大学发展的思想信念,决定着办学的水平和质量。我们坚信,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在国家愈来愈重视基础学科原始创新的形势下,郑大数学人只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和使命,就一定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顺利完成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初心 勇担使命
扎实推进化学一流学科建设
化学学院副院长、绿色催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臧双全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催化中心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质量人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和河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目标,经过几代人薪火相传、不懈奋斗,化学学科实力不断壮大,化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2017年国家实施“双一流”发展战略,化学学科被列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使学院和中心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院、中心坚持把主题教育和改革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以主题教育的高质量带动学院发展的高质量,以党员师生的新面貌带动学院工作的新面貌。
      一、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内涵建设
        一是凝练特色研究方向,以此为基础支撑特色人才培养,实现学院从科研教学型到科研型的转型升级。二是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基础研究面向学科前沿,形成若干卓越研究高地,提升化学学科国际影响力。三是发挥学科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应用研究面向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积极服务国家和河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2019年,以第一作者单位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43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159篇、二区论文98篇;累计获得国家级纵向经费2093万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次,其中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单位)1项;申获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引智基地),积极筹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河北美邦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西藏润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新签订横向合作课题18项、科技成果转化4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2600万元,新签署横向项目总金额1694万元。截至2020年1月中旬,化学学科ESI排名为1.85‰。
      二、着力打造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专业教育,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双语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品示范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国家理科基地班、卢嘉锡化学菁英班、化学国际班、拔尖人才班,实施“六制并举”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党建带团建思想引领制、励志—专业双导师制、国内外访学制、科研训练制、基地班滚动制、毕业班综合素质答辩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化学创新型人才。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北京化学所等5家研究结构联合联合设立“卢嘉锡化学菁英班”,探索科教融合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学科知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化学拔尖人才。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诸多国际优秀院校密切合作,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依托“双千计划”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支持,鼓励资助本科生到国外相关院校交流学习,开拓国际视野。历届毕业生中,4人当选两院院士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近40人入选国家杰青、青年千人、国家优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本科生考研率连续5年达到50%以上,其中2017届菁英班全班保研,获得“河南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018届4个“学霸宿舍”全部保研成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及学界的高度认可。
      三、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和精神,制定高层次人才需求量表,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落地,提高人才引进标准,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以优质校友资源为抓手,坚持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鼓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通过兼职、讲学、咨询、科研合作等方式进行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引进中科院席振峰院士在元素化学学科(方向)担任学科首席(兼职PI),“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雪波、宋延林、黎占亭为学科方向带头人(兼职PI),李景虹院士等37人为讲习教授。着力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培优扶强,发掘优秀青年人才,重点培养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有潜力冲击国家和部省优秀人才计划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其尽快成长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充分调动专职科研人员和师资博士后的科研热情,鼓励优秀师资博士后优先留院工作,在科研经费、博士招生指标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青年人才营造优越科研环境和良好成长环境。
      四、建立完善学术治理体制机制
      健全基层学术组织,完善组织治理体系,成立化学学院(化学系)、绿色催化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级机构基层教学组织和基层学术组织,建立具有特色的研究所。开展制度建设专项工作,共梳理95个规章制度,汇编成册,涵盖本科人才培养、本科教学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职称量化与采购管理、消防安全与危化品管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系统整理了现有制度和条例并进行修改完善,比如《化学学院教师职称评审推荐量化细则》《仪器共享平台管理办法》等。实现了大型测试仪器全面开放,更好地服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对高水平成果产出给与测试时间奖励,对科研起步阶段的新晋教师给与免费测试机时。
目前,学院、中心全体上下正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所激发出的巨大正能量,转化为推动化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磅礴力量,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立足本职,主动作为,推进学院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为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