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发展论坛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二)

24.01.2020  10:33

编者按:根据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要求,郑州大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贯穿于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在主题教育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聚合一流大学建设的磅礴伟力。为更好地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的成果,现陆续刊登围绕“不忘办人民满意教育初心,牢记建世界一流大学使命”主题的相关文章,以发展实绩彰显主题教育成效,以主题教育成果促进一流大学建设,让广大师生看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凝聚奋进之力,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实干实效谱写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华彩篇章。

                                                         

                                                            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助力一流大学建设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    徐伟

                                                           


      《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指出,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营造各类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紧紧围绕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按照“高端突破、团队集成、青年培育、结构优化”的思路,坚持培养引进并重、服务管理同步,着力做大增量、激活存量、提高质量,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一、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握人才工作主线
      (一)突出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层次人才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我们将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这是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总的原则,也是独特优势,是高层次人才工作正确前进的根本保证。将政治素质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首要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遴选人才。注重政治引领,将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贯穿于培养、引进、服务、管理的全过程,与促进人才发展、服务人才成长结合起来,引导高层次人才自觉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制度建设是贯彻落实《郑州大学章程》精神的必然要求,为高层次人才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要坚持合法性和科学性原则,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和工作特点制定、优化制度。坚持适用性和操作性原则,着眼于实际问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行得通、做得到。要坚持稳定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既要保证制度严肃性、稳定性,又要对标一流大学、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制定新制度,提升高层次人才政策竞争力。
      (三)注重科学评价。人才评价是发现、培养、引进、管理、使用人才的依据和前提,对于树立正确导向、激励人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突出价值导向,破除“五唯”,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实施综合评价,从政治素质、立德树人成效、学术创新贡献、科研服务、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全面评价人才,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落实分类评价,对从事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制定符合科学规律的评价方法,发挥同行评价作用,着重采用“内行评内行”的方式。
      二、坚持培养引进并重,推进人才提升工程
      (一)做大增量。围绕关键制约因素,建立人才引进工作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以提高实效为重点,继续做好海外招聘和青年学者论坛;以扩大引进渠道为重点,依托校友会、学术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在人才集聚区域建立人才工作站;充分发挥高层次领军人才的作用,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实现以才引才、以才育才。
      (二)激活存量。突出业绩导向,建立高层次人才激励制度,激发人才活力;强化聘期目标任务导向,发挥考核作用,督促引导高层次人才履职尽责;加强过程服务管理,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及时、高效服务的同时,及时准确掌握高层次人才工作动态,跟踪问效,引导人才自我加压。
      (三)提高质量。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政策,根据人才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精准施策,增强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加强科学规划,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与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相结合,增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着力培养引进以杰青、长江为代表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建立信息库,主动推介洽谈,力争取得更好成效。
      三、坚持服务管理同步,构建良好人才环境
      (一)构建工作协同机制。进一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的思想共识,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明晰职责权限,理顺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建立高层次人才工作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院(系)主体责任,形成系统规划、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校院人才工作合力。以推进医科院人才特区政策实施为契机,探讨如何进一步落实学院人才引进、评价和使用的自主权。
      (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克服高层次人才工作管理行政化、服务粗放化的现象。坚持以人才为本,进一步提升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高层次人才关切事宜的服务保障能力,营造安心工作、潜心学术的良好氛围。坚持问策于人才,主动听取人才对学校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树立主人翁意识。以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提升人才服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高服务管理效能。
      (三)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建立以人才为导向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资源倾斜,积极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赋予高层次人才较大的学术自主权、团队组建权和管理参与权,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学术成就感;持续投入,建设良好的科研平台,保证人才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在团队组建、博士生招生、博士后科研人员招收等方面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努力引导各类资源向高层次人才集聚,搭建事业发展平台,释放创新活力,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以治理体系重构和文化引领推动商学院转型发展
                                                                                商学院执行院长 王海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此背景下,商学院按照学校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强化治理体系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手段,以治理体系重构和文化引领为抓手,统筹推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和社会服务等六大重点工作,努力打造一流商学院。
      一、以治理体系重构形成“学科-平台-团队-成果”的发展主线
      学院把建设一流商学院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重构学院内部治理体系,理顺“学科-平台-团队-成果”四者间的关系,确立了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牵引、以打造高端科研平台为手段、以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起点、以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为目标的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商学院三个一级学科的优势,构建综合交叉的学科新体系,组建多层次、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提升学院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贡献度。
      1.强化对标调研,凝练学科特色,拓展学科发展空间。对标国内一流商学院,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快转型重构。紧紧跟随新文科、新商科的发展趋势,以大理念、大视野、大魄力进行学科提升方案的顶层设计,明确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的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任务定位和特色定位,在院内形成三个一级学科的发展合力,在校内主动推进与关联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校外特别是国外对接高端资源,努力使学院在新一轮学科创新和学科竞争中跻身国内一流行列。
      2.以一级学科为主线,以二级学科为节点,打造高端学科研究平台。以学院三个一级学科和学校相关学科为基础,打破现有的系(专业)的组织架构,在条件相对成熟的金融学、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临空经济学等二级学科节点上组建研究平台。着力将“经济学与管理学新兴学科郑州大学孵化研究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在商域经济学、普惠金融、社会企业、学科发展研情报告、非物质性态识别与评价等领域,推动学科理论重构,探索学科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尽快启动新金融研究院的建设,使其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金融研究和交流平台、国内一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高端专业智库和高层次金融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尽快推动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落地,与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联合共建,打造省内高质量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而向学院其他学科延伸,渐进式推进学院治理结构和高水平成果产出模式的转型。
      3.以开放的人才观为指导,加大对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着重通过真诚感化、事业感召,软引进与硬引进并用,将国内外高端人才与学院的科研平台及科研团队对接,以此引导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分层分类设立院内人才项目,特别是为中青年人才搭建事业平台,通过物质和精神双重引导,激励教师人人出彩。在学科研究团队组建中,重视培养中青年骨干和学科领军人物,努力打造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才团队。
      二、以激励科研创新和干事担当为文化引领促进学院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指明了教育之本、阐释了大学之道。围绕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学院在推动治理结构和发展定位转型中,积极主动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文化指向,积极探索学院文化传承创新的途径和模式,构建开放、包容、团结的学院文化,弘扬“争分夺秒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践行“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初心使命,以此引领学院的整体转型发展。
      三、以制度建设为学院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一流学科不仅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有一流的管理人员队伍,而制度建设是实现一流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当前,全面加强学院规章制度建设是商学院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在学院治理中的决策和议事作用,通过学院党委委员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等形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维持公正、树立正气。同时,围绕学科建设,认真制定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制度建设,用制度引导人财物等资源的重组和配置,特别是借助科研奖励办法、教师职称评审推荐办法、高端人才计划等制度设计,优化考核机制,大胆探索,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提升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动学院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管理等工作的全面开展。
      围绕学院的愿景目标和战略定位,精准构建新时代商学院综合改革的着力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催发我们以更高的自我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以奋斗姿态展现新作为。“政贵有恒”,只要充分发挥商学院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团结奋进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一流商学院的目标。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为建设一流大学作贡献
                                                                        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胡亚杰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强音。在学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恰逢电气工程学院建院六十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电气人要在助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中担当使命、主动作为,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成果和建设一流大学的新业绩,谱写电气工程学院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抓党建引领,加强政治保障。 电气工程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围绕发展主题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全体教师党员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使学院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近几年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创先争优流动红旗”、郑州大学“文明单位”“党建带团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后学院将紧紧围绕一流大学建设的奋斗目标,做到在思想认识上有新境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担当作为上有新成绩,做到“”字当头,勇于担当,力争在一流大学建设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所作为,以党的建设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人才培养,提高办学水准。 我们深知,河南人民对郑州大学的支持与肯定,就是把最优秀的孩子送到郑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所担当,追求卓越,努力把孩子们培养好,这是全体郑大人的初心,也是郑大人最深沉的人民情怀。人才培养是我院的立院之本,学院加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制定《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举办控制类国家级教学团队合作联盟建设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就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内涵的理解、“双一流”建设与教学团队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发展对电气工程和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教学研究与交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学院加大对实践等各环节的资金投入,要求教师加大对本科教学的精力投入,推动本科教学工作稳步进行。
      三、抓学科建设,提升学术地位。 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是体现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学院动员全院力量,加强团结协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快发展,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为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载体和平台。在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省一级重点学科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团队,推动8个学科方向的快速发展。认真做好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评估,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发力,争取在“新工科”建设与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得到较大提升,在学术上产出标志性成果。
      四、抓队伍建设,强化战略支撑。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如何尽快汇聚高层次人才是学院着力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学院把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先后引进海内外院士3人,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2人,各类兼职PI 7人;培养国家优青1人,培养省高端人才4人,培养与引进青年拔尖人才4人;引进优秀博士30余人。 学院今后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机制,加强引进人才的管理和指导,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形成一流人才团队效应和集聚效应,打造高端创新团队,支撑学院走出一条引进高端人才、突破发展瓶颈的特色兴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