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业丨“小草帽”打造乡村振兴“大产业”

11.07.2023  12:26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   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6日电 (刘鹏 梁国宏) 一顶小小草帽创造近10亿元的产值,带动3万多人就业……近年来,鹿邑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摸索出“找准优势、选准产业、对准龙头、瞄准能人、带富群众”的产业扶贫新路,通过传统草编技术与当地原材料、人力资源优势结合,将“小草帽”打造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鹿邑草帽是河南省鹿邑县传统特产,是农民掐制的手工品,主要由麦秸编织而成,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行走在鹿邑县农村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时常会见到一群大姐、大婶,甚至八九十岁的老太太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唠家常,一边手指翻飞,将小麦秸秆编成“辫子”。

      “麦秸是个宝,农民离不了;掐个辫子缉个帽,灌油吃盐有线了;灾年能籴粮,丰年添衣裳。”正如民间歌谣所传唱的,编制草帽是乡村农民在农闲时的一个挣钱门路。“闲着没事,掐掐辫子,活动活动,防老还能挣俩零花钱。”村里80多岁的李奶奶说话时,手中还不停地掐着“辫子”。

      鹿邑县赵楼村是著名的“草帽村”,年销草帽2000万顶,产值上亿元,将草编作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不仅是赵楼村的草编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与之相邻的几个乡镇的也把传统草编加工打造成了脱贫致富产业。

      鹿邑县丰富的麦秸资源和大批熟练的产业人员,正好适合草编产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县里支持、引导下,一批草编企业应运而生,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业,靠劳动致富脱贫。

      草编产业发展初期,县里部分乡亲看不上这个“土产业”,觉得“来钱慢、来钱少,对财政的贡献率很低”,建议把产业发展的精力、财力放在引进“高大上”的项目上。县里领导常常给他们讲道理:“草编业虽小,可不能小看,草编的每个环节落地,都能让群众受益”“它看起来土,做起来洋,掐辫子也能掐来外汇”。

      小的做大、土的做“”,需要下的功夫还真不少。多年来,鹿邑县相关企业对传统编织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创新采用拉菲草等编制材料,将传统的草帽帽形进行当代创新,引进拉菲草时尚草帽及礼帽、棒球帽等加工生产线。同时,注重给草帽增加文化含量,在图案、包装等设计方面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

      “小草帽”打造乡村振兴“大产业”,目前鹿邑县草编产业已经走上国际市场,借助信息技术转变生产、销售方式,实现了从“先生产后推销”到“先订单后生产”的转变,形成了一条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富民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