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多措并举强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03.06.2014  20:19

黄淮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牢牢把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核心任务,强力推进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征的转型发展模式。2013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6月,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是更新思想观念,凝聚转型发展共识。 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教育部门领导、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老总来校指导,到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境内外30多所应用型大学考察学习,开辟专门网站,设立专项课题,开展全方位、多层面、宽视角的大讨论,促进广大干部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增强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自信、道路自信、前景自信。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规划转型发展路径。 通过编制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学校办学的16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系统设计,以学校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和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两大突破”为核心,强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五大发展战略,促进从传统专科管理向现代应用技术大学管理、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从传统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向能力本位的专业教育“三大转型”,探索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转型发展新途径。
  
   三是组建合作发展联盟,推进校企校地协同创新。 创新办学治理结构,与160多家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组建了黄淮学院合作发展战略联盟,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协同创新、互惠多赢”。
  
   四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接行业产业发展。 跟踪行业科技进步改造老专业,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新专业,使专业向应用性方向拓展,并着力构建了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和管理经营类4个优势专业集群,实现学校的专业链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集群对接和融合发展。
  
   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术技能导向。 修订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培养与校外“双主体“培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六是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和“梦工场”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共建1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顶岗生产、操作训练、企业管理、市场调研、毕业设计等,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合作创新;着力构建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四创教育”特色平台,把“四创”教育渗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七是实施“双师双聘双百工程”,打造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从行业企业聘用120多位行家里手作为兼职教师,同时学校每年选派100余名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践,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出国、出境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黄淮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