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第一届郑交会 整个城市热闹得像过节

09.11.2018  07:01

  如果问你郑州有哪些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选择有很多。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泛被认可的除了少林武术节,就是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郑交会)了。

每年10月份前后,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商品汇聚郑州,进行展览和交易。会展业在河南的发展和变迁,郑交会是见证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回忆

当时郑州两大外宣名片 郑交会是其中之一

1993年,位于郑汴路的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建成投用,作为河南省“八五”期间十大重点基础工程之一,投入了1.8亿元。这一年,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揭开宇大学毕业,来到这里上班。

“现在看来,1.8亿元不算啥,但在当时是天文数字。在这样一个单位上班,很自豪。”揭开宇说,当时全省的GDP也就1000多亿元。根据郑州市统计局官网数据,以1992年为例,当年郑州市地方财政支出还不到8亿元。

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建成后,由政府牵头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但受限于当时市场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会展也不多,如何利用会展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就摆在了博览中心面前。”

于是,相关部门到全国各地“取经”学习。“当时原国内贸易部批准的全国性商品交易会有上交会(上海)和天交会(天津)。那能不能在郑州这个内陆城市也搞一个?”揭开宇介绍,省里出面向国家提出申请,并在1994年底前后拿到相关批复。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郑交会于1995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郑州举行,交易商品有食品、服装、百货、五金等13大类1.4万多个品种,总成交额52.52亿元。

“第一届很热闹,道路两旁布置上标语,整个城市像过节一样。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很兴奋。”揭开宇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郑交会名声越来越响,“当时郑州对外宣传的名片是‘一节一会’,‘一节’是少林武术节,‘一会’就是郑交会。”

发展

有起有伏 郑交会在会展中心建成后迎来新机遇

虽然一直做的是会展业,但在揭开宇印象中,真正接触到“会展经济”这个词是在2000年前后,“之前没有这个说法,都是说‘展览会’或者‘博览会’。”

郑交会有火爆的时候,由于博览中心场地有限,组织方不得不在位于金水路与东明路交叉口附近的贸易货栈设立分会场;郑交会也有低谷的时候,“最艰难的时候只有100多个展位,很多企业不愿参加。”

郑交会也为此做出调整,以更市场化的方式来运营。参展企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清一色的国企、乡镇企业变成了后来的私营经济占据较大比重。

2005年,也就是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成的那一年,郑交会从博览中心来到会展中心。“有了这个新平台和载体,郑交会迎来了大步跨越,规模和质量都提升明显。”揭开宇说。

今年10月份的第24届郑交会,展览面积约8万平方米,分为11个板块,国内外参会企业近2000家。

“回头看这二十几年,郑交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揭开宇表示,不单郑交会,2017年郑州市举办展览237场,展览面积258万平方米,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约300亿元,会展业已经成为郑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梳理

1995年8月28日至9月1日,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在郑举行。

1997年8月28日至9月1日,省外企业参展所占比例由第一届的三成达到本届近七成,省外组团参会的采购团体明显增多,香港贸发局首次设立形象展位。

1999年,总成交额161.37亿元,参会企业7000多个,设展位1260个。

2005年,国际会展中心首次成为郑交会举办场馆。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琦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