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50多岁农民握十几项专利 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07.06.2016  09:06
手握十余项专利 - 新浪河南
手握十余项专利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手握十余项专利 手握十余项专利 手握十余项专利 手握十余项专利

   这个50多岁的农村汉子可不简单

  在常人眼里,胡长宝称得上是“创业达人”和“成功企业家”;而在他自己看来,他只是个机遇不错、生逢盛世的普通农民。他以一副谦学深思、不忘初心的形象,带领着家乡父老走在一条坚持创新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日前,这名憨厚的农村汉子因此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6月4日,记者见到了胡长宝。

   不甘平庸 他不停学习新技术

  52岁的胡长宝出生于我市开发区新习镇南新习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年少时家庭贫困,他早早就退学了。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生活,让胡长宝深刻认识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

  胡长宝年轻的时候学过机械维修、种过蔬菜,但日子仍过得紧巴巴的。不甘平庸的胡长宝从1985年加入了村建筑队,农忙时忙地里的活儿,农闲时跟着村建筑队挣些外快。因为施工技术所限,他只是在周围村里给村民们盖民居,也挣不到太多钱。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他后来进城里的建筑工地学习。

  1988年,胡长宝去安阳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当年年底毕业,他实习一年后拿到了正式驾照,并于1990年去开发区胡村乡的胡村建筑公司当司机。胡长宝说:“当时,公司只有一辆南京产大桥牌212吉普车。车辆老旧,经常出毛病。我虽然没有学过汽车维修技术,但天生不愿服输,就利用下班时间学习修车,把一辆旧车整得随叫随走,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很高评价。公司还给我发了奖金,涨了工资。

  1992年8月,胡长宝被调到市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因为公司效益不好,1999年10月,胡长宝下岗回家,又成了一个农民。

   创新实干 他致富不忘父老乡亲

  重新回到老家的胡长宝,立志在广阔的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带领村民走一条致富路呢?产生了建设家乡的梦想后,1996年8月,他毅然北上到北京学习人造门技术。学成归来后,他办了一家人造门厂。后来,他刻苦钻研,通过改进材料、革新工艺,制作出了防火门,备受市场和用户好评。

  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渐火热,市场上对厨房烟道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胡长宝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很好的商机,便贷款办了一个烟道厂。在农村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家人,担心地警告他:“咱以前没干过这一行,你一没经验、二没经历,如果输了就彻底起不来了。”而胡长宝一边做家人的思想工作,一边果断开工干了起来。“那时候,几乎每天晚上12点之前都睡不着觉。小睡一会儿就又醒了,压力太大了。”胡长宝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长期的艰苦创业之后,胡长宝终于打开了市场。致富后的胡长宝不忘父老乡亲,他把附近村里的留守妇女都召集到烟道厂工作,除了按时发工资外,过年过节还给每人发福利,直接吸收农村劳动力1500余人次。

   不断学习 他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胡长宝并没有“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认真分析自己多年遇到的问题后,他认为烟道厂占地面积太大,烟道运输、安装不方便,制作工艺粗糙,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串烟串味的现象,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已近50岁的胡长宝从此走上了自主创新的“不归路”。

  胡长宝一头扎进工厂里,每天几乎工作16个小时。没有工具,他就自己焊接。为了一个实验,他翻来覆去要做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近10年来,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研制出了现场制作排气道,并成功申请了十余个国家专利、产品认证。他还获得了国家建设部首批康居认证,省建设厅、市建设局新产品推广项目。2016年1月30日,他加入了郑州绿色建筑产品联盟,让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国家、省、市多个部门的认可,为专利产品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测算,现场制作排气道的研制成功,每年可节省原材料99万立方米,节省土地3334万平方米。排气道抹灰、托件、卡子可减少投资费用近8亿元,节约总投资达13.2亿元。

  “回首走过的道路,我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才能让人生越来越精彩,也才能不断地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胡长宝说。

  来源:濮阳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