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求学路为何这样难?【音】
昨天(8.7)上午 , 热心听众万彦方向本台热线反映,他13岁的女儿丽丽该上初中了,可是在两所公办学校报名时连遭拒绝,眼看着马上要开学了,丽丽却只能选择价格高昂的民办学校入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请听记者李静发回的报道:
老家在许昌的外来务工人员万师傅来郑州已经十年有余,起初,万师傅一家在二七区邱砦租住,女儿丽丽也在邱砦上的幼儿园和小学。随着邱砦的拆迁改造,万师傅一家又在管城区南曹乡的郎庄村落了脚,按照政策,丽丽的入学问题也由原来的二七区转入管城区()
谁知,丽丽在南曹乡入学却遭到拒绝()
于是记者和万师傅父女一起来到管城区南曹乡教育中心探问究竟,南曹乡教育中心相关人员闫先生告诉记者南曹乡仅有两所中学,管城三中和六中,这两所学校安排多数是本地的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非常少(),这个情况也在丽丽的同学即将到管城六中上学的高一丹那里得到了证实()
为什么不多建些学校,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呢?据管城区教体局教育科周科长透露,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建设学校的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像管城区十八里河乡周边那么多大型市场,聚集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而学校仅有一所管城二中,偌大的南曹乡也只有两所中学。管城区教体局管辖范围是南三环以北、中州大道以西的城市学校,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要来城市学校就读只要户口本、身份证、居住证、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借读证明五证齐全,就可以和城市小孩一样不用收取借读费。而各乡的农村学校属于各乡管理。()
记者不禁要问,上一个小升初就要到花上几千元到民办学校,对于收入本就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相关部门为什么不能多建些乡村学校,让所有的孩子都有学可上、有书可念。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