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濮阳市GDP增长9.5% 居全省第二

02.03.2016  09:14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了,持续创新、攻坚克难、奋力赶超,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3.64亿元,同比增长9.5%,在全省18个地市中居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GDP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完成年初既定目标。

一、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

1.第一产业平稳运行。第一产业增加值157.50亿元,同比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其中:农业增长5.7%,林业增长10.8%,牧业增长1.8%,渔业增长7.4%。

2.第二产业稳步提升。第二产业增加值754.49亿元,同比增长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5%,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421.65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居全省第1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6%,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看,各个行业增速不均,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有: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0.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9.6%,金融业增长18.2%,房地产业增长10.8%;增长较慢的行业有: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7%。

4.县域经济较快增长。县域经济依然在全市经济增长中起到积极作用,弥补了市直工业低迷的不足。全年五县两区GDP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范县13.9%,高新区12.8%,台前县12.7%,华龙区12.6%,南乐县11.8%,濮阳县11.7%,清丰县11.7%。

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濮阳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4:57.9:29.7变化为11.8:56.6:31.6,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6%,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由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的良好格局初现,第三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

1.第三产业比重仍有待提高。2015年,濮阳市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31.6%,比2014年提高1.9个百分点。纵向来看比重虽有所提升,但与全省、全国相比仍差距很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9个百分点。这一比重在全省18个地市居第14位,比比重最高的郑州市低16.8个百分点。

2.经济总量仍需提高。濮阳市GDP增速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18个地市中的位次分别为第2位、第7位、第7位和第1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总量的位次并不理想,分别为第14位、第12位、第13位和第14位。纵向来看,增速的位次较易提升,但总量位次较为稳定,要使量的积累带动质的提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一直是推动濮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县区经济总量占全市国民经济的比重为87.6%,同比增长12.3%,高出全市增幅2.8个百分点。但县与县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增速最高的范县比增速最低的清丰、濮阳两个县均高出2.2个百分点。各县区的GDP增速虽都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但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县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1.坚持实施“131”工程战略,继续抓好工业经济发展,紧跟中央及省市经济政策,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创新发展,积极稳妥地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发挥高成长产业优势,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带动全行业发展。

2.抓牢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借助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的良好势头,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在产业升级上求突破。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发展物流、信息、金融、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服务业。积极创新,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新模式、新形态,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