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附近发现一个墓葬窑洞群 大量窑洞内全是棺木

24.04.2017  09:41

因为要改造贾鲁河生态水系,一个藏在峡谷中百余年前的几十门窑洞群,被施工人员发现。让人惊异的是,这个立在崖壁下的几十座人迹罕至的窑洞,里面现在并没有住人,而是放着一口口的棺材,让进去想淘宝的人吓得立即退出。

施工人员发现古窑洞

从去年底开始,贾鲁河市区段就开始投入巨资整治河道,前不久,整治河道至冯湾村段,此段贾鲁河,由南向北冲出冯湾村东南侧最后一道20多米高的高崖后,从冯湾小学西侧,流入相对平缓的宽阔的河面。

这段20米高的土崖在河东岸,平时人迹罕至,河西岸原来是一溜天天排污水的厂区,靠着河全是围墙。所以,极少有人到河东岸去。而这次贾鲁河道整治,把河西岸的排污小企业全部拆除后,施工人员进驻到这里。才得以看到河东岸的这座高崖,高崖下的一溜几十个窑洞,逞现在施工人员面前。但是因为施工现场全部用围档档着,很少有外人进入。

4月23日中午,施工人员蔡先生午饭后看到这里有一溜窑洞,且洞口一看就是人工挖的,他知道这是旧窑洞,里面以前一定住过农户,应该有一些几十年前的农具有用具,于是,他跨过木板桥过了河,赶到东岸,看到一个窑洞开着口,便走了进去,但几秒后,蔡先生立即冲了出来。退后几步,再小心走向南边的几个窑洞去看时,里面的情况让他惊悸不已:因为窑洞内多放有棺木,有的开着口,里面有死人衣物,有人棺材盖着,吓得他立即翻过河,回到河西岸施工现场。

大量窑洞内全是棺木

23日下午3时许,接到电话的郑报融媒记者赶到了冯湾村贾鲁河的河东岸,这是一段高高的风积地貌的土崖,崖垂直于地面。因为长期无人活动,崖上除了有大量树木外,崖下曾有的一个路面上,也长满了灌木。这些窑洞正好开挖在崖边,这个南北向的土崖下,每隔三米左右,就是一个窑洞。

这些窑洞几乎都是几十年前人力开挖的,不是现代机械开挖的。现场这些小窑洞口小,有的口处还被红砖封了一半。而这些窑洞门口,没有贴对联,竟然多个立着墓碑。碑文上写着“冯氏”“王氏”字样。

从北侧向南,看到第四个门前立着两个碑,记者就小心走进去看。只见里面放置着红漆木棺材,棺盖放置到一侧,棺内的衣服被子等露了出来。再向南走,发现这些窑洞深浅不一,有的里面还挖有套间。但是大多数都放置有棺木,有大棺有小棺,有木棺有石棺,越向南走,里面越幽深。

山崖间不时还有松鼠跳出来,让人根本想不到:这里离郑州西三环约一公里的地方,竟然还有松鼠。一位老者看到记者向里走,立即说:“年轻人,你不要向里走了,多少年这里面就没有闲人进了,出来吧。”之前住人现在是公墓 这位王姓老人介绍,这几十个窑洞群,是百余年前冯湾村先民们挖的,因为这个土崖的土质与黄土高原的一样,适易挖窑洞。

解放前,村民都比较穷。村民一大半都是住的窑洞,河东岸这一片,离河近,吃水方便,当时先辈们在土崖下挖窑洞,挖出的土正好平整出这个河东岸的路。现在看到的这三十多个窑洞,是他们村剩下的窑洞的一部分,其余的在上世纪平整土地时就被推平消失了。上世纪末,村民经济状况改善后,都开始在北边建房,渐渐都不在窑洞中住了。这些窑洞空置了几十年,在这里面没有人知道。

“这的确是离郑州最近的古窑洞群了。”王先生说。 至于里面的棺木,王先生说,十年前开始,南水北调项目开始拆迁时,因为南水北调占他们村的地最多,土地上有几十个坟,当时移坟时,附近公墓不多,村民把移出的棺木,都暂时放置到了这些窑洞里,暂时存下来,后来不够用,也有村民在崖下挖有新的,把棺木和尸体存在窑洞内,之后把洞门封死。前几年,有村民买到墓地后,把窑洞内的墓主人移走,却剩下不少棺木在窑洞内。这里平时只有村上老人过来,年轻人都不会来这里的。因为他们看到这些东西,都吓得跑掉了。

古窑洞群应加强保护

“这一群窑洞,是我们村民百年前生活的证据啊,加上现在它又成了村里的公墓,这些窑洞应该加强保护,毕竟,它现在已经在郑州市区了。在市区,谁能找到100年前的窑洞群?”王先生说,他已经多次给文物局打电话,希望能把这些窑洞保护起来。

负责段庄段与冯湾段贾鲁河施工的技术员李先生介绍。这些古窑洞,不影响这次贾鲁河改造,暂时不会动它。

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群古窑洞有百余年前挖的,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挖的。“它代表了郑州西郊部分居民的生存状况,是难得的村民生活实物。现在又暂时当了公墓,也是村民的一种墓葬新形式,增加郑州墓葬新形式。这批窑洞,应加强保护,从现场看,这些墓群还保存完好,希望不要人为去破坏它们。”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