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塔沟武校四十年筑功夫梦 从嵩山走向世界

06.09.2018  06:15

 

在2014年青奥会开幕式上,塔沟武校520名学员演出的“筑梦”轰动全场。

刘海科(左)指导学员进行武术表演刘栋杰摄影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段伟朵文陈晓东摄影

一部36年前上映的电影《少林寺》,使得河南、嵩山、少林寺、功夫等成为一个个经典的文化符号。而河南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则是河南坚守文化自信、打造文化高地的具体呈现。

嵩山脚下,一个个随着改革开放鼓点壮大起来的武校,正是河南在功夫文化、民办教育方面发展的侧影。

筑梦 从三名教练起步到收获万余枚奖牌

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从此,多少人的心底埋下了“功夫梦”。而河南、嵩山、少林寺、功夫……逐渐幻化成一个又一个文化符号,从上世纪80年代起航,随着时光的推移,历久弥新。

早在这部电影上映前4年,自幼随父习武的13岁少年刘海科家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父亲刘宝山于1978年在嵩山脚下创办了塔沟武校。

“办武校为了什么?我父亲说,是为群众服务。”当年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河南省武术散打队总教练、塔沟武校党总支书记。而父亲创办武校初期的情形,刘海科记忆犹新。

“寒窑一孔,教练三名,就开张了。”刘海科回忆,嵩山少林寺是佛教的禅宗祖庭,同时也武学圣地,在登封一带历来有习武的传统。而电影《少林寺》的热映,激发了国内外崇尚武学者心底的热血,慕名来到嵩山脚下拜师求艺的人络绎不绝。武校就如同星星之火,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家一家开办起来,成为嵩山脚下的一道独特风景。塔沟武校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逐渐声名鹊起。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河南武术健儿血液中,流淌的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是为国争光的男儿志向。历年来,仅塔沟武校学员先后参加国内外890余场次武术赛事,累计获得14563枚奖牌,其中包括6734枚金牌,河南走出去的武术健儿,实现了在北京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青运会等重大武术赛事上夺取金牌大满贯的目标。

圆梦 从春晚“常青树”到奥运惊艳亮相

对于国人来说,还有一个文化记忆,就是始于1983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其中,武术表演类节目备受全国观众欢迎。而“河南登封”的字样,先后十数年出现在央视春晚武术表演类节目中。

“我要上春晚”,早在央视推出这款春晚预热综艺节目之前近10年,这样的字样就出现在了刘海科的办公室墙

上。这是他给自己、给塔沟武校、给河南武术健儿定下的一个朴实却坚定的目标。提及当年“闯入”春晚的过程,年过半百的刘海科至今依然激动到哽咽。

武术除了可以防身、参加专业比赛,能不能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让更多普通观众观赏?2000年,来自河南登封的武术表演类节目《闯山门》受邀到央视4套参加一个综艺类节目的选拔。然而,当登封市里组织了高规格的队伍,意气风发赶到北京,却被导演一句话拦在了舞台之外:“你们这个节目质量不行,回去吧。”

满腔热情,却遭遇一盆冷水,但冷水泼在烧红的铁上,不仅不能浇灭铁花,反而激起更大的热情。刘海科心里暗暗鼓劲,河南的武术表演不仅要上央视,而且要登上百姓最喜爱的舞台。随后,他把“我要上春晚”几个字贴在办公桌前,聘请了国内著名艺术家到校指导。一次又一次创意,一次又一次受挫,一次又一次崛起,一次比一次更好。在2003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河南登封塔沟武校带来的《十二生肖大拜年》一炮走红,从此,河南武术表演成为央视春晚的“保留节目”,先后15次惊艳亮相春晚,被誉为春晚“常青树”。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武术表演的舞台不仅是春晚,从广州亚运会到南京青奥会,从雅典奥运会上的会旗交接仪式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再到杭州G20峰会的重大演出……在全世界的瞩目下,河南武术健儿一次次精彩亮相,把河南功夫这张文化名片越擦越亮。

逐梦 坚守文化自信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

40年砥砺前行,塔沟武校完成了从3人到3.5万人的发展,为河南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塔沟武校的海外演出已延展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沿着“一带一路”,将中国武术精神传递到更多地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正在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发挥新动能。

“武校的发展,就是改革开放后,河南在功夫文化、民办教育方面发展的一个侧影。”刘海科表示,塔沟武校将坚守文化自信,在传承与创新中逐梦前行。

链接

大型微纪录片《出彩河南人》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宣传处、大河报豫直播联合出品。

纪录片将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各级优秀的人大代表奋斗历程为主线,讲好新时代让中原更出彩的故事,折射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今年8月1日正式开机。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