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十年风雨涅槃 郑州美丽嬗变【音】

26.05.2014  19:21

  城中村改造系列报道之一:十年风雨涅槃 郑州美丽嬗变

  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有的形态存在,正在渐行渐远。从2003年9月郑州市政府将城中村改造提上日程算起,城中村改造已经走过十年有余。十年间,郑州城区228个自然村,如今已有170多个获批改造。那么目前,改造后村庄又变成了什么样?村民们日子过的怎么样?近日,本台记者深入多个改造后的村庄,

  探究了郑州那些原住民们目前的生活状况。请听记者郭涛、李静、李培、李阳发回的报道:

 

 

 

  初夏的黄岗寺小区内绿树环绕,繁花似锦 ,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走在整洁的楼间小路上,欣赏着身边的宜人景色,刚迁入新居不久黄岗寺村村民姜秋霞心情格外舒畅:“环境比较优雅,也比较安静,整个居住到一块,管理也比较规范。现在的小区真是心情也感觉不一样,你进哪个楼层,哪个屋,哪个户型都感觉亮堂堂的。“和姜秋霞一样,改造后小李庄社区居民李德全也发出同样的感慨:”环境很好,有花坛那,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健身器材,锻炼锻炼身体,对老年的身体非常好。“ 黄岗寺、小李庄是郑州城中村改造的一个缩影。从2003年9月郑州市政府将城中村改造提上议程算起,郑州城中村改造已经走过了十年征途。2003年9月30号,《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定(试行)》正式发布,标志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正式启动。随后17个村(组)被确定为改造试点,其中就包括西史赵和燕庄。随着金水区庙李镇的西史赵村的征地拆迁的启动,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大幕也就拉开。金水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副主任于建勋:“我们当时提到的几大转变吧,农民转市民,土地转国有,群众经营的方式也需要改变,在我们改造过程中,有引导性地让群众从住宅来置换商业,我们最早提出来的就是不能低于30%,这样能解决一部分就业,又能提高群众租赁的收益,环境的改变就是改变他的思维方式,再一个就是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

  回想起起以前的居住环境,姜秋霞仍然记忆犹新: ”以前就是因为宅基地离得比较近,感觉一年四季都见不到阳光,特别是冬天,我觉得一进到屋,你要不开空调,就感觉进入冰窖一样,手都不想伸。“ 而城中村急剧膨胀的人口压力使各种纠纷、遗失、盗窃等层出不穷,治安管理问题成为一大难题。以最大的都市村庄陈寨为例,常住人口3000多人,而流动人口高达13万左右,每天的治安管理面临不小的压力,东风路派出所陈寨警务区姜警官:“平常象我们的出警量是比较大的,现在警力是严重不足,一天要负担几十起各类警情的出警,象网吧、小旅社等,一些无业人员也容易在这一块聚集。都市村庄难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吧。“

  改造前的城中村,村民为了增加租房收入,不断地加盖楼层,再加上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消防安全问题日渐凸显,中原区消防大队参谋冯迪:”没有消防水源、没有消防车通道、没有必要的灭火器材, 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再加上城中村的管理也比较混乱, 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私拉乱接电线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非常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如今,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实施,让村民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平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告别了环境脏、乱、差的村庄搬入了水电气暖配套设施齐全的小区,老百姓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