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试行海外发债 土地出让收入减少

19.06.2014  13:45

京投拟海外大手笔发债20亿美元 地方政府平台“跃跃欲试”海外融资 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地方财政压力加大是动因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独家获悉,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酝酿海外大手笔发债———在海外成立2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京投公司承担北京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前期规划、资本运营及相关资源开发管理等职能,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军海外发债融资。据了解,目前已有数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和投资银行及评级机构接触,对海外发债融资“跃跃欲试”。

京投公司的2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由苏格兰皇家银行作为牵头投资银行。“20亿美元是一个总额度,并非一次性发债计划,在该额度内第一笔将发行人民币点心债。”苏格兰皇家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标准普尔企业评级董事吕岚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成立中期票据计划,通常是因为公司预期未来会有比较多、比较频繁的海外资金需求。有了总体计划之后,每一笔海外债券的发行就会比较顺畅。”

事实上,此次2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并非京投首次开拓海外发债市场。今年3月,京投通过海外子公司发行了总值3亿美元的5年期美元债券,完成了首次海外发债。这笔债券获得了超过15亿美元的踊跃认购,债券票面利率为3.625%,实际利率为3.705%。京投公司副总经理郝伟亚此前曾表示,截至5月底,募集资金已按规定回流国内,用于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和8号线三期的建设。

“如果光看个体信用状况的话,京投可能是较低的,因为公司的业务主要以公益为目的,很低的地铁票价极大地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水平。

另外地铁建设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使得京投的负债处于较高水平。”吕岚告诉记者“但是京投最终的评级是A +,主要支持因素是北京市政府的信用。这是因为京投在北京市政府和公共交通有关的社会和经济政策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由北京市政府100%控股,公司与政府的紧密性非常高。事实上,京投与轨道交通建设有关负债的还本付息最终由政府成立的轨道基金承担。”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一些大的投行也开始接触类似于京投公司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汇丰、渣打、花旗等大投行在国内的网络比较广,我想他们是有兴趣发展客户的。”该人士称。

业内人士表示,海外发债的优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成本相对较低,相比国内城投债7%甚至更高的利率,海外发债不到4%的利率很有吸引力;二是期限较长,海外债可以长达5年、10年。京投在海外发债3亿的成功先例和其20亿中期票据计划无疑给其他平台类公司带来了鼓舞。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亚太区管理部高级副总裁钟汶权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投成功发行海外债券后,有些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也有和我们接触,有海外发债的意向。一般有海外发债意向的都是实力较强的融资平台,比如省级或者省会城市的融资平台。”钟汶权告诉记者:“目前有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我们进行了沟通,表现出初步兴趣,甚至开始思考海外发债事宜。”

专家表示,今年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地方财政压力大,如果融资平台可以自行在海外发债,解决融资难问题,是很多地方政府乐见的、也是他们很支持的。“目前国内资金状况相对偏紧,尤其是对城投类公司来说,融资渠道有所受限,在国内资金面相对偏紧,资金成本相对国外较高的情况下,海外发债目前对这类公司可起到开拓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吕岚说。

然而,对于多数平台类公司而言,从有海外发债意愿到真正实现发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向海外发债的法律文件、信息披露等所需资料较多,很费时间,另外很多融资平台不一定有海外子公司,想模仿京投的模式有一定困难。”吕岚说。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非融资平台公司,当地政府是其大股东,他们通过海外发债也间接地、部分地承担了政府融资的功能。“深圳国际和北京控股都是红筹公司,深圳政府通过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深圳国际47.99%的股份,北京市政府间接持有北京控股60.20%的股份。这两个公司在海外股票或债券市场获得的资金基本都回流国内用于投资项目,深圳国际主要是投资高速公路和物流园项目,北京控股最主要的项目是北京燃气和燕京啤酒。”吕岚告诉记者,“他们不是政府融资平台,他们有自己的投资回报目标,但其投向和当地政府对其定位有关系。

此外,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有十个省市自发自还地方债,未来的趋势可能是平台类债务被政府债取代,所以融资平台是不是都愿意积极跑去海外发债还有待观察“虽然平台公司希望融资渠道多元化、降低融资成本,但是国家从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角度出发,不一定鼓励融资平台去海外融资,反而可能更鼓励有竞争力的地方国有企业走出去。”钟汶权表示。

责任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