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在志愿服务中扎实推进暑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07.08.2021  12:11

党史悟初心,汲力量办实事,志愿服务暖人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南大学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深度融合,通过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助力文明创建、服务乡村振兴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抓手、更见成效。

在“保护家园”中激发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伟力

近日,我省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面对灾情,我省迅速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救灾工作。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受暴雨侵袭,尤其是家属院明德园小区积水严重,遭受连续停水停电、地下车库倒灌水淹等严峻险情。大灾就是大考,河南大学第一时间成立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带领教职工生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这是一场防汛救灾,更是一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在骤然而至的灾情面前,学校师生纷纷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防汛救灾工作中来,与救援人员并肩作战、重建家园,展现了河大师生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和主动自觉的责任肩负与使命担当。

在明德园小区的防汛过程中,有的老师来到现场帮忙,有的老师自费购买生活物资捐赠给物业,有的老师拿出自家食材、炊具,蒸馒头、包饺子,做好早饭、午饭送到抢险人员手中,只为他们能吃上一口热乎饭……离退休教师董强一直在明德园家属院抗灾现场忙碌着,当人们感谢他时,他说:“不用感谢我,我只是在尽一名老河大人的本分。大家都在努力地将学校的损失降到最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河南省青年理论宣讲专家沈贺在灾情发生后,和家人、学生一起去郑州校区明德园家属院送物资,并制作视频《生命至上,团结抗灾》,从思政课教师的视角解读防汛救灾这堂深刻的思政大课。她说,现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不分昼夜开展救援的场景,更有河大师生团结一致抢险救灾、保护家园的一幕幕,让她印象深刻,特别感动。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明德园救灾现场,像他们这样无私奉献的河大人还有很多。正是这种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精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推动着学校发展,也必将推动学校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应对灾难”中培育厚植青春担当的政治定力

河南省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我校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扛起“铁塔牌”学子的青春担当,战斗在防汛救灾一线,结合专业知识,广泛开展安全排查、物资搬运、灾后重建等应急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风大雨大,责任更大。国际教育学院2019级中美项目全体师生第一时间开展爱心募捐志愿活动,助力防汛救灾。在短短6个小时筹得7211.11元捐款,紧急采购医疗、食品、劳动保护工具等物资,并安排师生第一时间驱车前往新乡市卫辉市孙杏村,与当地村干部完成援助物资对接,将剩余钱款捐至鹤壁市红十字会。

临床医学院2019级柴世龙闻“”而动、向“”而行,与其他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们一起,抢险救灾、搬运物资,往返二百多趟,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的财产损失,为后续的灾后重建工作贡献力量。期间,他多次在夹杂砖头的淤泥里滑倒,脚上、腿上留下了砖块、坚石刺破的伤口,双脚被雨水泡得肿胀。他肩扛一袋大蒜,在洪水中艰难跋涉的图片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00后“扛蒜男孩”。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赵文祯,7月20日抵达郑州东站,原定参与郑州大剧院脱口秀总决赛彩排,不料遭遇郑州突发的暴雨。危难时刻,她选择加入抗洪救灾队伍,搬运物资、帮助群众,一刻也不愿意停下。

新闻传播学院双胞胎姐妹——2018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本科生翟月洋、翟星洋,加入晴天救援志愿团队,负责线上信息的收集、核实以及救援情况的跟进等工作。从7月19日到7月26日,随着郑州灾情逐渐好转,她们又立即投入到新乡的救灾行动中。昼夜颠倒、两天熬一个通宵、24小时吃一顿饭已成为姐妹俩的生活常态。“不是不想睡,而是不敢睡。一线队员都还泡在水里,我们多做一点,可能就能多帮到他们一点。

这样的故事,在河大学生中还有许多。汛情仍在继续,志愿者们的身影依旧奔波不停。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弱,似夏日萤火虫的微光,但无数人的力量就可以汇聚成冲破一切阴霾的万丈光芒。灾难发生不是人们想要的结果,但它一定是最鲜活的教材和最深刻的课堂。在“应对灾难”中,激发青春使命担当,启迪青年人为生命奠基、打好人生的底色,更好地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

在“服务社会”中传承弘扬爱国奉献的奋进动力

每年的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都是青年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舞台。2021年暑假前,学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契机,以“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组建了党史学习实践团、理论宣讲实践团、国情社情观察团、乡村振兴实践团、教育关爱服务团、文化艺术服务团、爱心医疗服务团、沿黄社会实践团、社会治理实践团9个主题的社会实践队伍,制定形式多样、实效性强、覆盖面广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引导青年学生认识社会、回报社会,上好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大思政课”,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临床医学院根据专业特色,结合“早临床”,组建了“党在我心中”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健康开封”绿马甲急救志愿服务队、“预防脑卒中·我们在行动”实践团队、“百年党史砺初心·急救普及进乡村”小分队等多支重点活动团队,以实际行动推进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

当艺术墙绘遇见美丽乡村,会是怎样的一场邂逅?美术学院“筑梦嵩县•‘河’你同行”实践团队20名“七彩绘”志愿服务成员来到洛阳市嵩县石场村开启他们的“”之旅。选图、起形、上色、精修,一笔笔都是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单调的白墙不一会儿功夫就丰富生动起来。夏季的乡村,天气炎热,蚊虫肆虐,白天地表温度将近40度,夜晚又没有灯光照明。志愿者们早出晚归、不惧酷暑,结合村庄文化特色、发展特点,注入生态保护、文明乡风、红色文化等元素,以绘画的方式装点乡村,为村庄注入新的活力。

开封市尉氏县邢庄村此次灾情严重,给村民造成了很大损失与压力。文学院资助政策宣讲团来到村里,详细为村民讲解国家和学校关于此次洪涝灾害的学生专项资助和其他资助政策,打通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党史学习教育应当是鲜活生动的。广大党员、师生不仅要在理论中接受精神洗礼,更要时刻在社会实践中经受考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哪里,党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河大师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就出现在哪里。河大师生在志愿服务中迎难而上,逆险而行,在用爱心与担当为社会注入温暖与力量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坚韧的锻炼和宝贵的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在无数寒来暑往的时光年轮中,2021年的暑假只是普普通通的微小缝隙。但是,很多师生的生活在这个暑期因为参与了“保护家园”“应对灾难”“服务社会”而发生了重要改变。

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工作仍在继续,相信河南大学师生会继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志愿服务中播撒爱心火种,以实际行动践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强大动力,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