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夫妻结婚48年首次拍婚纱照 曾互赠手帕定情(图)
记者 蔡君彦
核心提示|时光倒流到1966年3月,洛阳龙门石窟附近龙门街上长大的李周娃,经人介绍结识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刘爱琴。当时,他的人生重要志向已定——去当兵。
如果当上兵了,会不会变心?面对女方发问,李周娃回答很干脆:肯定不变!
从在双方父母支持下交换定情手帕,到婚前借军帽拍下两寸黑白结婚照,到结婚当天萝卜白菜凑够六个菜,再到入伍之后相隔千里书信寄相思……他和她,一路走来,简单、不易,心心相印。如今,这对已相伴走过近半个世纪的老夫老妻,生活安乐,儿女孝顺,他们特意补拍了婚纱照,为这份好姻缘增添一份美好记忆。
定情 互赠手帕,送5元红包
年近七旬的李周娃,在今年5月了却了一桩大心愿:穿西装,打领带,给身披洁白婚纱的老伴儿当绿叶儿,拍下他们结婚48年来的第一张婚纱照。
“起初她说啥不去,嫌丑气,后来一看照片可高兴,乐呵呵笑个不停。”成功劝说老伴补拍婚纱照,让李周娃很开心。
之后,他们选了多张制成相册、水晶相册,还选一张放大成20寸的特写,准备今年年底搬新家时带到新房里。
拍婚纱,住带电梯的新家……如今人们生活中的寻常事,是李周娃和刘爱琴年轻时“做梦都想不到的”。而他们相识相恋的往事,对很多80后90后年轻人来说,也“浪漫得不可思议”。
“亲戚介绍,结婚前见了三次面。”李周娃说,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中学读半年的他不能再上学,决定报名去当兵。作为家中老大,他听从父母的话,要在入伍前把终身大事定了。碰巧,一位亲戚说邻村姑娘刘爱琴不错,比李周娃小两岁,也是家中老大,能干,懂事,又孝顺,愿意做媒。
经亲戚牵线搭桥,1966年3月的一天,两个年轻人羞答答地在村外的杨树林边见面,拘谨地聊着。“我决定去当兵。”“当兵好,当兵光荣。”这,是他们初次见面的重要话题。
“咱俩的事儿咋说?”觉得姑娘不错,李周娃主动试探。女方脸一红,说,得跟家人再商量商量,第二天再来回话——李周娃后来知道,女方对他也挺满意,回去商量,是当时的“矜持”做法。
第二天,两人又如约来到杨树林边。这次,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人互换了定情信物:他给她一个红手帕,她给他一个蓝手帕。
接过姑娘给的手帕,李周娃知道好事有谱儿了,赶忙把母亲提前用红纸包好的5元红包塞给了对方——他们的大事儿,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