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将构建国际航运中心新格局 立足南沙联通世界

27.02.2015  13:21

      广州努力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

      早在两千多年前,广州就已拥有远洋航线,初步形成了水上货物运输、船舶制造等港口产业,与各国频繁进行海上商贸。明清时期,广州更是长时间“一口通商”。纵观历史长河,像广州这样依托港口经久不衰、两千多年来都保持旺盛活力的商业都市,在全世界范围都极为罕见。

      两千多年的海洋文化沉淀与海上丝路的经验浸润,为广州的城市品格、思维方式与发展视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之下,广州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在今年的广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任学锋明确提出,广州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并抓紧制定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山大学经济学者林江建议,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在政策和法律方面要争取有所突破,在海事、民商法律方面可借鉴香港的经验,让船舶愿意来南沙。

      国际视野

      35个国际化大都市

      31个依托港口发展

      “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港口经济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共存共荣。”广州港务局局长常敏表示,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大型城市的发展与港口经济的繁荣高度契合。

      他举例说,目前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以及世界第一大港,伦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世界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和主要港口,洛杉矶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东京湾港区是日本最大的港区,这一区域的东京、横滨分别是日本第一和第三大城市,鹿特丹是欧洲第一大港和荷兰第二大城市。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政策,新加坡和香港也都是世界大港和大都会城市,并成为世界的航运和金融中心。

      常敏告诉记者,放眼世界,经济发达的城市绝大多数都是港口城市。据统计,世界上35个国际化大都市中,有31个是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即便是巴黎、莫斯科这样的内陆国际大都市,也分别有勒阿弗尔港和圣彼得堡港作为其出海口,提供港口航运延伸服务。

      历史上港口的形成一般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多处于河口地区,既可以沿江河或公路、铁路通达内陆地区,又可以通过船舶跨越海洋连接世界;二是有繁荣的区域经济,以发达的贸易为海运需求提供支持,以港口为枢纽,通过海陆交通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吸纳和集聚各种生产生活要素,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发展现状

      世界前20名航运公司

      在南沙开49条国际航线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城兴港荣”,这句话已成为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广州港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新时期国家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之中,广州正努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推动港航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拓宽服务领域和功能。其表示,广州准备以广州航运交易所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推进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建立并完善与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与措施,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航运信息与技术、海事法律服务、现代物流、滨海休闲旅游业和航运总部经济。

      去年12月12日,广州港南沙港区迎来了当今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荷载量为1.91万个标准箱的“中海环球”号。随着南沙港区硬件能力的不断提升和集疏运体系的不断完善,各大班轮公司在南沙港区的投入船舶及运力不断增大,已形成以南沙港区为中心,辐射整个华南并连通全球的集装箱运输格局,进一步巩固了广州港作为华南集装箱主枢纽港地位。

      目前,广州港已与国际20个港口缔结友好港或友好合作关系,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来。世界前20名的航运公司已在南沙港区开辟了49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广州港经济腹地广阔,已形成辐射东南亚,连通世界各地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南沙疏港铁路已获国家核准批复,项目建设长度约83公里,进港铁路将开进南沙港区,该项目建成将进一步优化广州港的铁水联运系统,提升广州对泛珠三角区域的聚集辐射能力。

      如今的广州港,位于珠江入海口和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100公里半径的1小时物流圈可覆盖珠三角区域,港区水域跨广州、东莞、深圳、中山、珠海五市,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在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进程中,广州港已经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是广东省能源物资、重要原材料和外贸物资的主要中转港,南沙港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优势比较

      两大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叠加

      国际航运中心,是指拥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路等硬件设施,并拥有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功能的港口城市。广州作为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优势在哪里?广州港务局人士向本报记者进行了如下解答:

      ——南沙港区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10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已有2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于2014年9月27日建成投入试运营,另有4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正施工建设。

      ——广州港出海航道原为天然航道,从1996年开始不断进行人工疏浚,目前南沙港区至珠江出海口航道水深为-17米,可满足目前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进出港要求。

      ——目前,广州水路运输企业注册营运船舶1300艘,总运力950万载重吨,运力占全省营运船舶的48%;其中港澳航线运力89.6万载重吨,占全省规模的43%。

      ——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拥有较为完备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体系,集聚辐射能力较强。拥有南沙新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两大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资源和政策优势。

      ——广州是珠三角的经济中心,珠三角地区汇聚了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群,全世界十分之一的消费品都在这里制造。广州港腹地除了珠三角,还包括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泛珠三角省区。广州与港澳地区合作交流密切,有利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广州已建成新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广州南站等重大基础设施,综合门户城市的功能显著提升。汇集了全省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科技研发机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规划构思

      港口设施建设适度超前 发展航运总部经济

      记者从广州港务局了解到,广州当前正加快制定《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2015—2017年行动计划》,其主要规划和构思包括: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积极发挥港口优势,实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发展。加快建设南沙集装箱三期和四期工程、深水航道拓宽工程、邮轮母港码头、江海联运码头、沙仔岛近洋码头等重点工程项目,南沙集装箱三期剩下4个15万吨级泊位今年全部完工,加快推进南沙集装箱四期、邮轮母港码头、沙仔岛近洋码头建设。

      ——做大做强广州航运交易所。省市共建广州航运交易所,支持广州航交所建设航运大数据中心、市场监测中心和交易中心。大力发展航运总部经济、航运金融保险、船舶注册、法律咨询及海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着力打造港口、航运“软实力”,加快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航运金融保险、航运交易、航运信息与技术、海事法律服务、滨海休闲旅游业、航运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班轮航线。以东盟和非洲为重点,拓展友好港。落实航线奖励政策,研究引航费优惠实施策略,争取国际航运组织在南沙港区开展业务。

      ——扶持龙头港航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组建本土国际航运企业,扶持广州港集团、中外运等港口企业做大做强。

      ——围绕“一个平台、一次递交、一个标准”三个基本要素,实现口岸、政府监管与码头、船公司、物流企业、代理企业等一站式服务。

      ——政策和资金保障。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工程,要对涉及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关税收、投资等政策进行梳理,发挥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优势,争取国家设立专项基金。

      专家视点

      接轨国际先进运营环境“这样船舶才愿来”

      “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怎么做很重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林江教授表示,国际上的航运中心有两种,一种是城市本身并不是制造业中心,但是航运服务和相关产业做得特别好,如伦敦、中国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国际航运中心,依托优良的港口条件吸引了大量和航运相关的金融、保险等产业集聚,人才优势也很明显;另一种是就近为本地制造业服务的航运中心,靠近货源产地,制造业产品运输需求大。盐田港近年发展迅速就与其靠近深圳及周边的制造业中心有很大关系。林江认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首先是解决本地及华南地区的货物进出口需要,服务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同时也是广州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

      “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处理好南沙和香港的关系很重要。最理想的状态是广东通过与港澳进行合作,借力港澳建设航运中心,南沙港与香港错位发展。”林江提出,“将来广州港与香港可考虑合作,相互参股对方的货柜码头,广州航运中心的发展优势在于怎样实现与香港的无缝对接,借助香港在航运服务方面的经验、金融保险人才等优势,建设航运中心。”

      “适用什么样的法律也很重要。”林江表示,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挂牌后会有哪些商事新做法值得关注。林江建议,在民商和海事法律方面,最好能借鉴香港航运方面的法律规定,让国际船舶在南沙可享受与香港一样的运营环境,“这样船舶才愿意来。”

      广州市政协委员、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强表示:“以港口为依托,以机场为依托的流量经济,是广州这座城市的活力所在,也是金融业的重要寄托。”他表示,对于广州这座特大型的口岸城市来讲,要把金融发展起来,必须要有足够大的货物流,现在南沙定位于国际航运中心很准确。不过,利用南沙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有政策性突破,只有大家都愿意来南沙登记转口,国际航运中心才能真正落地。

      千年古港“国际范”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涨

      自古以来,广州就有着发达的港口和深厚的航运传统,一直走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广州融合。市委书记任学锋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抓紧制定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

      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伦敦、香港、东京、新加坡、洛杉矶……这些“全球城市”无一不是港口发达、航运带动城市发展的典型。广州以南沙为依托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提升广州辐射力,增强广州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能力的必然选择。南沙既是自贸试验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也处于三江交汇的出海口,具备江海联运的稀缺优势,目前15万吨深水港已有12个,年集装箱总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2015年,南沙商务机场、邮轮码头、远洋码头、物流基地等众多项目陆续开工,将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再添重磅砝码。

      航运“国际范”,既要关注吞吐量,更要注重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正确理解“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战略铺排,就必须认识当今国际航运的产业外延已大大扩展,含金量最高的高端产业链条蕴藏在物流、贸易、金融等服务业形态中。如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伦敦,年航运量仅200万标箱,吞吐量远不及南沙,但“波罗的海指数”这一全球航运晴雨表却是由伦敦发布,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伦敦进行,每年航运服务业创造价值达20亿英镑。有鉴于此,广州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尤其要注重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资金、人才、政策,围绕航运金融、海事仲裁、海运保险等布局。目前,广州正筹划依托广州航运交易所发布“珠江航运价格指数”,看准方向大有可为。

      航运“国际范”,既要服务自己,更要服务好“他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既要“看天气”用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又要“接地气”让内地制造业从广州走出去,让国际商品和投资从广州走进来,不单是一个停船靠岸的港口,更是打通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集散地。广州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其他港口城市无可比拟的腹地资源。广州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积极构建“广佛肇和清远、云浮”大都市圈等举措,起到了做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腹地的作用,也是将“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之中。如今,广州布局内陆无水港网络,已有5个省会城市响应。轨道交通四号线南延段、南沙港铁路、明珠湾大桥等开工在即,交通网络的完善将为广州带领珠三角乃至泛珠城市集体“出海”,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航运“国际范”,既要硬实力过硬,更要软实力上水平。目前,南沙港区已开通了60条国内外班轮航线和29条驳船“穿梭巴士”航线。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名航运企业合作,提高国际航线密度,扩大和延伸以南沙港区为中心的“穿梭巴士”的覆盖范围。在推进南沙港三期和四期工程、江海联运码头等硬件设施建设之余,更要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管理、服务水平上看齐国际大港,构建包含仓储服务、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报关服务、内陆运输等门类齐全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航运,是广州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城市DNA。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历史与未来就在广州交汇。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宏伟战略下,千年古港必将焕发出更新更美的“国际范”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