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反垄断专家违纪被解聘 称因帮外企说话

13.08.2014  09:59

  张昕竹1997年毕业于法国图鲁兹第I大学,获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反垄断专家违纪被解聘

  张昕竹回应称自己被解聘是因为帮外企说话了

  昨天下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因违反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工作纪律被解聘,不再担任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在国内反垄断进入一轮新周期之时,这则几十字的消息立刻成为重磅财经新闻。

  8月12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被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解聘,不再担任该咨询组成员,原因是“违反工作纪律”。对此,张昕竹在接受采访时称,解聘是因为帮外企说话了。

  事件

  反垄断专家组首次解聘违纪专家

  毫无疑问,反垄断成为近期的热词——奥迪、通用等外资车企传出身陷反垄断调查风波还没有过去,又一条和反垄断相关的消息昨天下午在网上瞬间被快速传播,不同的是,这回不是企业,而是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的专家:昨天下午3点多,几家大的门户网站同时发出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张昕竹因违纪被解聘”的消息。

  这条由中新网最早发出的简短快讯显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因违反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工作纪律被解聘,不再担任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

  一时间,张昕竹是谁?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咨询组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张昕竹会被解聘?他违纪是什么方面的违纪?这个专家咨询组还有谁?此前是不是也有专家因为违纪被解聘……诸多问题成了各界关注的热点。

  回应

  解聘是因为“帮外企说话了”

  下午6点不到,网上传出了张昕竹本人的回应。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被解聘是因为帮外企说话了,“就好比我给死刑犯做了辩护,任何一个案子都有正方和反方,不能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吧。”该媒体还透露,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另一名成员表示,这是该专家咨询组2011年成立以来首次解聘成员,但其不愿多作评论。

  截至记者发稿时,北京青年报记者多方联系张昕竹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的其他几位成员,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而截止到发稿时,也未见到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对张昕竹的回应予以置评。

  揭秘

  张昕竹兼职天音控股独立董事

  公开信息显示,张昕竹1997年毕业于法国图鲁兹第I大学,获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学专业外聘博士生导师。先后受聘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2005年12月出版的商务周刊杂志刊登了张昕竹的一篇文章,其在文章中的自我介绍是:本人是学工科的,拿到应用数学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1992年被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开始接触经济学理论。1995年,又到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做访问学者。回国之后,首先是成立了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有了做事的平台,中心成立的目标,就是要打通主流经济学和政策的通道。回过头来看,这个目标基本达到了,“而且几年来,我们也参与了垄断行业改革,例如最近信息产业部的互联互通网间结算就是由我牵头做的”。

  公开信息还显示,张昕竹自2008年10月10日起担任天音控股独立董事,去年薪酬为6万元,新一届任期从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天音控股官网上,有关张昕竹的介绍资料与上述信息基本一致。据了解,天音控股被市场看成是迈向移动互联网的综合服务商。公司在获得移动转售牌照后会产生多种创新商业模式,手机分销、移动转售、移动互联网业务协同效应有望明显。

  释疑

  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是什么机构

  商务部等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成立于2008年,首任委员会主任为王岐山,具体工作由商务部承担,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拟订有关竞争政策;组织调查、评估市场总体竞争状况,发布评估报告;制定、发布反垄断指南;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2011年1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立,共由21名专家组成,组长为原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副组长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勇,专家组成员包括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专家中多数为法学专家,也有部分经济学家和技术专家。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委托和委员单位需求,为竞争政策、反垄断指南和规章、市场竞争状况评估报告、反垄断重大议题和重大事项、国内外反垄断重点热点问题等提供咨询意见。

  过往

  张昕竹曾经是风云人物

  2004年,张昕竹受原信息产业部委托,对运营商的网间结算成本进行分析测算,提出了全新的基于成本进行结算的方法。张昕竹的方案甫一拿出,就遭到了各方的质疑和诟病,其因此被抛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在各方的压力下,张昕竹的方案搁浅,最终未被采用。

  据了解,2003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网间结算费用进行成本测算。项目由中外双方共同负责,中方负责人就是张昕竹,对应的外方负责人是有“电信成本”设计大师之称的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的杰瑞·豪斯曼教授。为了体现公平原则,专家组没有考虑让电信领域的机构和个人参与。

  在张昕竹带领的小组研究成本时,运营商、学术界也掀起了测算互联互通成本的风潮。因为互联互通事关重大,张昕竹的方案遭到质疑也就在所难免。张昕竹在综合权衡之后,采取了国际通行的经济成本模式,即以长期增量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公共成本分摊。这种方法本身遭到了学者的反对,认为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只考虑到了效率,没有考虑到公平。

  然而,项目的进展却一波三折。不仅时间计划再三拖后,结果出台后也遭到了各方质疑。

  本版文/本报记者刘慎良制图/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