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内外惠民“红包”政策 局地全民派发引争议

08.05.2014  09:43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5月5日,三亚市政府宣布将向62万城乡居民发放上半年物价补贴,每人360元,总数额达2.23亿元。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三亚第一次发放物价现金补贴,从2010年到现在,这已经是第9次了,累计补贴资金已达12.92亿元。2012年开始,三亚所实行的物价现金补贴机制更是被纳入到2012到2016年的重点民生支出项目计划当中,每年三亚市政府都会安排专门的资金给百姓发“红利”,三亚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刘锡安:

  刘锡安: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物价水平比较高,然后我们的收入相对较低,对于我们这些居民低收入群体让他们对生活有影响的压力,我们觉得通过物价补贴来缓解,让他们共享一下发展的成果。

  那么今年上半年发放的2.23亿元,数额是如何确定的,这些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刘锡安:它来源在政府的公共预算和政府收取的一些价格调节基金,我们通过两个盘子来统筹,政府调节基本可能占20%左右吧。我们也是考虑了几个因素,也考虑了物价的因素、也考虑了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更多也考虑了财力支撑的能力。

  本次补贴对象为具有三亚本地户籍的城乡居民,以及2013年11月-2014年4月间连续6个月以上(含6个月)参加三亚市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地户籍的在职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补贴60元,补贴6个月,共约补贴62万人。居民须注意相关公告,符合条件的要主动通过各归口部门申报:

  刘锡安:我们对原来收集的数据进行更新一下,然后通过我们自己构建的发放平台把信息传递给银行,给银行拨资金,让他们帮我们分解到银行的居民账户中。

  三亚,这个有着洁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湛蓝天空的城市,从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聚集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不过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这政府派发的超过2个亿的大红包。来看看这两天媒体有代表性的评论吧:

  《证券时报》赞扬:就该让老百姓切实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人民网则提出疑问:三亚给居民发红包:"雪中送炭"还是"撒胡椒面"?

  央视网对此是频频点头:“三亚红包”走红背后确实难掩物价上涨过快之实啊。

  环球时报似乎没那么忧患,直接发了英雄帖:三亚全民发红包,全国城市谁能学?

  《第一财经》盘点了“那些曾经派过红包的城市”,提出:三亚政府的“慷慨”并非孤例,除了澳门特别行政区之外,内地的东莞、深圳、宁波、南京等等都曾经向符合条件的市民发放过红包。

  其实放眼海外,这似乎更是一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只是发法各有不同,我们来听中央台国际新闻编辑张加宁的盘点:

  政府分红并非新鲜事,比如澳大利亚年收入越低,发放的税收红利就越多,而且对于年轻人结婚生子买房,澳洲政府近些年都有大红包相送。澳大利亚2AC电台胡方:

  胡方:年纪轻轻的就准备买一套房子,很有魄力,但是这还款的压力可想而知,不过没有关系,澳大利亚政府会为您提供第一次买房子的红包,这个红包的津贴数目每个省是不一样的,目前每一个省对于年轻人第一次买房的津贴补助大约有几千元澳币,甚至有一万到两万澳币。生孩子是人生当中的大喜事,不过奶粉、尿布什么都要花钱,没问题,澳大利亚政府会为这样的家庭提供价值数千元的生育红包。

  相比之下,手头发紧的美国地方政府,就没有那么大方了,对于民众的鼓励一般是通过税收方面的调整。而且优惠期很短,旅美华人庞哲:

  庞哲:例如零售销售在一定金额以下的衣物鞋帽就全部免税。在纽约99美元以下的衣服和鞋帽就会免税,在一定时期之内一些贵重的金额的产品销售也会全部免税,但是是在短短的一定的时间之内。还有房地产税收在一定的时期之内也有一些优惠期等等,这种行为的目的一般是鼓励民众消费,和鼓励民众拥有资产,也可以说这种用税法调剂来回馈民众的另外一个原因,一方面是与临近城市竞争民众消费购买力和吸引民众在本地区来购买财产。

  在新加坡收入不足六千元的低薪阶层是政策倾斜的对象,新华社驻新加坡记者陈继鹏介绍说,政府一般是在每年公布预算案的时候发布优惠政策。

  陈继鹏:如果要是有哪年的通胀指数比较高,往往在预算案里有一些抵消物价上涨的,有一些给中下层家庭支持的措施,比如水电费免多少,房产税哪儿或者哪个地方减免多少。不一定给你拿到真正的现金,是以另一种形式,比如给你医疗的消费券,给居民每个人医疗储蓄的户头注入多少钱,一般情况会有收入多少以下或者多少岁数以上的条件。这一种一般叫做疏困措施,是给特定的群体的。

  外国的红包,毕竟离得太远,所以了解了就好,说起咱们这儿,大家印象最早的首推还是澳门,那红包还有个大名“现金分享计划”。

  澳门的现金分享计划开始于2008年,为了让澳门所有居民分享澳门的经济发展成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从那年开始每年都会给符合条件的居民发放数额不等的现金,到今年为止这项政策已经持续了7年。虽然说每年发放的金额会因经济通胀和政府财政盈余情况而数额不同,但是这7年整体来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2008年每个澳门永久性居民获发了五千澳门币,2009年六千,2010年六千,2011年发放了两次,第一次4千,第二次3千。2012年7千,2013年八千澳门币,非永久居民派发了4800澳门币,特区政府去年为此提出了将近50亿澳门币。

  今年特区政府准备向每位永久性居民派发九千澳门币,不过今年的发放工作现在还没有开始,一般来讲每年澳门的非永久居民获得的现金分享是永久居民的3/5,今年每位非永久性居民可以获得5400澳门币的现金分享。现金分享计划的发放会根据身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直接领取津贴的教职员还有敬老金的受益人,以及公务员等,这些群体会自动转帐到他的银行帐户,其他符合资格的人士会通过邮寄方式把支票邮寄到居民手中。对于澳门每年向居民发放红包这种做法,有学者认为,无论穷人富人多花钱表面看似公正,实则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当运用。还有学者认为,这是政府懒政的行为,但是不管学者怎么说,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澳门的老百姓而言,这项政策还是深得民心的。因为现金分享每年都有,而且逐年递增,数额也不少,更是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幸福。

  有意思的是,和澳门百姓支持,学者有分歧不同,香港的红包只在2011年发了一次,后来不再发放的原因就在于老百姓有意见:

  香港特区政府曾经在2011年向群体市民每人派发了六千港币,这一效仿澳门特区的做法一度引发了社会的争议,香港特首梁振英在今年初表示,政府派遣的政策将会告一段落。他说虽然特区政府有充裕财政能力,但是钱应该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这是特区政府和绝大部分香港市民的想法,特区政府在过去已经实施了很多福利计划和政策,惠及了包括基层打工仔和长者在内的很多香港基层市民,特区政府还不断地扩大社会福利保障,比如推出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为两人以上的在职人士家庭每人提供600-2600港元的津贴,涉及总开支达到30亿港元。

  另外特区政府还加强对学生以及贫困老人的资助,包括本学年将增加3成学习支援津贴,为内地就读的香港学生提供最多1.5万元的补助,将老人生活津贴扩大至移居广东省样的贫困人士等。除此以外,香港特区政府还在用电用水、公共交通方面给市民提供了很多的补贴,香港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比较平稳。特区政府如何使用财政盈余成为大家关注的课题。2011年,香港特区政府给全体香港市民每人派发六千港币,结果是引发了大家的讨论。现在特区政府所提的新扶贫政策,也获得了香港社会市民和舆论的普遍肯定,大家都认为这些政策是顺应民意,动作果断,确实也惠及到了基层和弱势社群。很多香港市民都表示,不主张政府向群体市民派钱,大家都应该认为,钱应该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用于改善全体香港市民的生活质素,用于提高全港的竞争力,用来培育下一代和对长远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