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02.02.2015  14:59

编者按: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本期《环球参考》特撷取外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部分案例和典型经验,以飨读者。

英国:图书馆成了文化服务中心

据报道,截至目前,英国伯明翰图书馆已经接待了超过300万名参观者。2013年9月,这个耗资1.89亿英镑的欧洲最大公共图书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为吸引民众走进图书馆,这里不仅开设了瑜伽课、编织兴趣组,还提供学习服务,包括文学、算术和计算机技能的专家辅导,甚至试行了“微笑工坊”教人们如何微笑。

伯明翰图书馆是英国众多公共图书馆的一个缩影。在英国,图书馆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抓手,其特色服务项目非常丰富,有些甚至令人意想不到。如电话号码服务、居民名册服务、当地事件记录、旅游信息服务、当地政府的工作和政策法规文件服务、剧团和合唱队的布景服务、专利资料保藏服务、地图服务等。英国的公共图书馆如同一个社区信息集散中心,在这里能感受到整个社区脉搏的跳动。

2013年,英国图书馆馆长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领域的报告,提出未来公共图书馆将聚焦四个领域:健康、阅读、信息和数字。健康服务,包含为社区居民提供非诊所型社区空间,即给予居民向医疗专家咨询的机会,以及获取健康资源的便利;阅读服务,仍为公共图书馆的常规业务,旨在提高居民的阅读率和文化素养;信息服务,包括为居民提供上网便利,使得他们能获取求职、卫生及财经信息;数字服务,强调图书馆应提供免费上网以及各种联网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很多公共图书馆单独开设儿童图书室。儿童图书室提供电脑,专供儿童上网。图书馆按年龄区别设置读书区域,大书架上陈列少儿读物、有声读物和卡通录像带等,矮书架上的书以学龄前儿童看的图画书为主。图书馆剧场、毛绒玩具等对孩子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英国图书馆服务的到位程度也常常引来称赞。以借书为例,如果读者想借的书暂时没有,图书馆工作人员会联系其他图书馆将书籍借调过来,然后电话通知读者取书。如果本地图书馆和其他地区的图书馆都找不到读者想借的书,那也不要紧——工作人员会向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寻求帮助。该图书馆是英国的国家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拥有超过1.5亿件馆藏。

可以说,在英国,公共图书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更像是一个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中心。读者不仅可以借阅书籍,还可以看电影、听音乐、参加很多为读者设立的节目和课程,而这一切全部免费,不设任何门槛。尽管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人们越来越依赖搜索引擎寻找知识的答案,但英国公共图书馆已经成功地超越让读者查阅文献、索取知识的功能,朝着传播知识、交流思想和放松身心的方向发展,甚至成为公共讨论的催化剂,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场所。

韩国:立法保障“国民文化权

2013年初,韩国总统朴槿惠执政伊始,在就任致辞中提出了“经济复兴、国民幸福、文化隆盛”的执政纲领,将文化提升至政府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文化隆盛”的执政纲领,朴槿惠政府成立了由朴槿惠本人直接领导的咨询委员会——韩国文化隆盛委员会,并提出了“自由、相生、融合”三个关键词,指出全新文化政策模式将向“国民与地方主导的自下而上式和亲民型”转变。一系列改革方案的出台,在韩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公共文化建设和改革的高潮。

2014年3月,韩国政府正式出台文化领域重要法案——《文化基本法》。法案首次对保护国民文化权进行了明确规定。据介绍,韩国现行的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法律,普遍以创作者或供给者为中心,新法案通过对国民享有自由参与文化艺术创作、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权利进行保障,为形成“以需求者为中心的文化政策”提供法律依据和基础。

在《文化基本法》中,韩国政府对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所应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了保障文化的全民共享性,法案第5项第3条明确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通过推出相关必要政策,为因经济、社会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出现的文化疏外阶层提供更多享有文化的机会、鼓励相关文化活动。

为此,韩国政府自去年开始正式推行“文化乐享卡”“文化通行证”等一系列政策。自2014年2月起,政府针对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人员及低收入阶层发放“文化乐享卡”,凭借这张卡可以享受文化艺术、国内旅游、体育赛事方面的补贴。相关人员可在附近的居民中心或“文化乐享卡”官方网站申请。补贴金额以家庭为单位,每年每人10万韩元;符合条件家庭中的青少年,每年每人5万韩元,最多可申请5名。此外,自2014年3月开始试行“文化通行证”政策。“文化通行证”针对贫困家庭出身的18岁至24岁青年,为其提供国立及公立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机构的票价打折或减免优惠。

此外,《文化基本法》在第12项有关文化月和文化日的相关条文中明确规定:“为了提升国民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其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每年10月被指定为文化月,每年10月第3周的周六为文化日。

去年年初,韩国文化隆盛委员会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联合,将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三定为全国“有文化的日子”,以提升文化艺术活动的民众参与度。据介绍,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地、剧院、电影院等一系列文化设施都参与到了相关活动中。当天,韩国国立和公立博物馆及美术馆的常设展与特别展面对观众免费开放;景福宫、昌德宫、德秀宫、昌景宫四大宫殿,宗庙及朝鲜王陵在当天推出免费参观活动;国立剧场、国立国乐院等演出场所以及国立歌剧团、戏剧团等国立艺术团体自行企划的演出活动在当天推出免费或优惠票价节目;国立图书馆阅览室实行免费夜间开放并增加讲座等文化项目的数量;主要电影院则会推出优惠观影活动。

为了让文化艺术触手可及,韩国政府还对其文化网站进行了一再升级改良。目前,“有文化的日子”系列活动、文化月活动、文化体育志愿活动等项目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专属网站,民众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中来。

委内瑞拉:音乐改变社会

一个公共文化项目能够为社会注入多大的能量,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被称为“音乐奇迹”的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是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

上世纪70年代,委内瑞拉由于经济不景气等原因,贫困人口激增,占总人口的近80%。贫困导致社会极度动荡,委内瑞拉的青少年陷入毒品、帮派甚至枪战等社会危机之中,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

1975年,“体系”创始人,委内瑞拉原文化部长、国会议员、经济学家、音乐家何塞·安东尼奥·阿布莱乌发起了“音乐救助体系”,希望通过为生活在贫民窟的孩子提供免费的乐器和乐团训练,让他们远离犯罪。“体系”的第一个排练地点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一个废弃地下车库中,当时,只有11个孩子参加了活动。

经过数年的实践,委内瑞拉政府发现,参与到“体系”中来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辍学率、犯罪率都远远低于同龄人,改变了他们自身甚至其所在家庭、社区的人文氛围。为了让“体系”的正能量能够延续下去,委内瑞拉政府每年坚持投入约3000万美元资金,占了“体系”经费来源的9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泛美发展银行等国际组织也会定期向“体系”划拨资金。

30多年后的今天,3000万人口的委内瑞拉拥有了近200个儿童乐团、200余个青年乐团、400余个歌舞团和合唱团,通过“体系”接受训练的孩子近30万人。

据统计,“体系”里的近万名音乐教师以及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家都曾作为义工,走进委内瑞拉的贫困地区、少年犯监狱等文化边缘地带,将乐器免费送到孩子手中,为有身心障碍的孩子提供音乐治疗。

目前,该“体系”不仅成为委内瑞拉稳定社会、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强心针,更是一个庞大的分级音乐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世界一流的音乐人才和交响乐团。曾经的街头不良少年,在音乐的指引和感染之下,成为备受国际乐团瞩目的耀眼新星。在这一“体系”下,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等一大批优秀的乐团也开始活跃在国际交响乐的舞台之上。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体系”的诸多学生,在学成后对“体系”形成了反哺,指挥家杜达梅尔就是其中之一。

音乐救助体系”对委内瑞拉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成为用音乐改变社会、改变生活的绝佳范本。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业余管弦乐团协会正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据了解,中国、韩国等国已经设立了类似机构。音乐的力量正在通过这些机构不断延展和壮大。

美国:社区文化可解决大问题

美国的公共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社区特征。在美国,社区自治模式比较成熟,社会文化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功能受到重视。众多社区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组织,通过参与这些组织开展的活动,居民们得以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学习。

比如,南卡罗来纳州艺术委员会在州教育部的支持下,与教育者咨询委员会、艺术家协会、城市立法会和文化教育研究所一起,共同设计了“艺术基础课程设计”和“艺术发烧友”等项目计划,主要目的是通过指导孩子们学习舞蹈、歌剧、音乐及影视艺术,培养学生艺术方面的兴趣、技能和纪律观念。由于美国的青少年犯罪、酗酒、吸毒、少女怀孕等问题非常严重,社区试图通过文艺体育来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贝瑟斯德社区也是一个典型案例。在当地,社区合作委员会负责社区环境建设和文化娱乐活动的举办。委员会的目标是“一个社区,一个目标,营造快乐氛围”。根据住户文化层次和收入状况,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日常活动有音乐会和交响乐、芭蕾舞、家庭装修与设计、食品与营养等知识讲座。为老年人开办的讲座则有“电脑的选择与使用”“如何使用互联网”等。为孩子安排的活动就更多了,有音乐讲座、画画、动画片、皮影戏等。社区每年还举办一些大型艺术节和文艺晚会。3月有“舞蹈节”,4月有“文学节”,6月有孩子喜爱的“化装集会”,10月有“美食节”和“露天街头艺术节”。为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社区还组织一些比赛项目,如美术赛、绘画赛、艺术表演赛等。据统计,社区平均一个月组织76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

在美国,人们享受文化服务的场所大多是公共设施,如公园、图书馆、文化中心、体育场馆等。城市的各种文化机构在社区文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公共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吸引青少年,引导他们关心社区,并为建设社区出力,是“美国市长会议”和“国际城市与州县管理者协会”采纳的社区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具体方案。

如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的“南部菲尼克斯青年中心”是一个由公园、娱乐和图书馆组成的文化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娱乐、就业和安全防范三项服务。该中心一直致力于引导那些处于危险年龄段的青少年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减少他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美国一些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功不仅来自地方政府的支持,还得益社区与企事业机构之间展开的良性互动。一般情况下,社区委员会董事会成员来自银行、商业、艺术、地方政府等多个领域,便于把社区文化机构与企事业机构密切联系起来。企业与居民间的互动,不仅推动了社区文化活动发展,也为企业带来商机,其捐款和赞助使自身获取了声誉回馈,在社区树立起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形成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