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方向围绕中心为中原更出彩提供智力支持

12.12.2014  14:47
  编者按

        11月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主持召开省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会。他强调,全省社科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立足点和方向标,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问题导向,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座谈会上,11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创新社科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河南改革发展等献计献策。本报今天将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发挥新型智库作用为中原更出彩献计献策

        □省社科联主席、博士

        李庚香

        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更出彩,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努力建设社科强省。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社科界要明确责任、使命和任务,为让中原更出彩献计献策。

        高举旗帜,坚定方向,认真开展主题理论研究宣传活动。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团结和带领广大社科工作者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工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思想力量和理论支撑。要坚持为大局服务的指导思想,团结带领广大社科工作者加强对我省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组织力量,第一时间推出成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提高能力和水平。

        坚持社科为民,凝聚推动我省改革发展创新的正能量。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导向,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架起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让社科理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要学会在网上“发声”。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社科知识的现实需要和文明河南建设的现实要求,不断提升全民思想理论素质和人文社科素养。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河南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要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科研方法创新和学科体系创新、话语体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出大作、推名家。要在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推出中原思想家群,打造中原学派。

        高度重视青年人才问题,实现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和柔性人才引入机制,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繁荣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

        落实依法治国    提升经济质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  杨承训

        落实依法治国,要认真开展法治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素质。首先在干部中形成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敬畏法律的风气,必须克服升官发财、以权谋私、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陈旧“官本位”思想和思维方式,学习运用法治思维来行政。

        对于群众,也有一个学习提高的问题,一些公民文化、文明层次低、素质差,更是缺乏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借宣传依法治国的契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借依法治国的东风,提升我省经济质量。着力提升经科技含量,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对我省GDP的贡献率。我省科技研发投入只有GDP的1.5%上下,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原因是重点项目、大项目少,应当积极争取。我们自身要集中优势主攻几个大项目,重点突破,建立农(谷)、商链谷、黄(河)谷,真正建成生态农业——生物质能循环试验省,打造科技高地和河南名片。

        依法治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切实抑制其消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

        依法扩大对外开放,其中重要的是构建创新郑州商都。7月份我曾向省委、郑州市委建议,从河南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可考虑“一核六城”的模式,即以郑州为中心,将近边五城开封、洛阳、许昌、新乡及济源形成比较紧密的城市圈,其中郑汴一体化可以作为核心,既突出了郑州的优势,又克服一城不足的弱点,分工协作,产业互补。逐步往一体化发展,分层次辐射,分块承担商都功能。全省分三个层圈,第一个层次为六城,第二个层次可把平顶山、漯河、焦作、鹤壁纳入协同协作层,第三个层次再把周边信阳、驻马店、南阳、三门峡、安阳、商丘、周口等城市囊括进来统筹发展。

        创新载体  畅通渠道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党组书记、教授  焦国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作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库体系中的一员,我们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发挥科学决策中智库应有的作用上下大功夫。这里,我着重谈一下如何创新载体,畅通渠道的问题。

        加快决策咨询信息报送。决策咨询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在领导需要对某个事项进行决策前送达,这样才会帮助领导果断而及时地作出决策。如果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研究拖延时间过久,在领导决策后才送达,那就失去了决策咨询的意义。

        创新决策咨询载体。大家知道,我省每年社科科研成果很多,包括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等等,其中有不少有价值、有分量、对解决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好成果。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创办一份内刊,比如可定名为《决策咨询成果要报》,定期对重要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进行摘编,将那些有较大参考价值的信息提炼出来,集中汇总并呈报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

        畅通决策咨询渠道。首先,智库单位及社科研究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决策部门、职能部门的经常性联系,不能“自话自说,自娱自乐”。其次,建议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使智库单位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当前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再次,建议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出题目,以招标、委托等不同形式让智库单位迅速开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

        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永苏

        持续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集”之中产业集聚是先导,非农产业的集聚是大头。要按照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推进产城融合的要求,持续提高产业集聚程度和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农产业要重点向“一区八带”集聚。“一区”,就是把郑汴洛焦新许之间的地区作为全省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八带”,就是沿米字型铁路向郑州周边八个方向延伸的城市带。在“一区八带”特别是郑汴洛焦新许核心区内,以优势产业集聚区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统筹规划建设若干基础好、规模大、水平高、前景好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全世界知名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基地。

        以产业集聚引领人口集中,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河南的城镇化要从河南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要高度关注河南的基本省情,充分考虑城镇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把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作为布局城镇体系的重要考量因素,按照非农产业发展的需要布局城镇体系,怎样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就怎样布局。要把产业布局演变的规律和趋势作为人口布局规划的主要依据,把人口随着产业走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要充分认识城市规模对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土地集约,实现富民强省与粮食安全双赢。重点发展以超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把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放在中心城市周边的城中村、城郊村、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便与中心城市一起形成城市群。

        科学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城乡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和系统的粮食安全机制。把城市周边的耕地占用与边远地区的土地复耕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整治空心村、废弃地加强农村土地复耕,确保耕地总面积这根红线不突破。

        坚持总思路    适应新常态

        □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占仓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我们要全面地、辩证地去看待新常态,认识到新常态面临新挑战,也有新风景。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发展的总思路,积极适应新常态。

        确立总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中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在河南感受并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确实与中原发展的代表性息息相关。正因为这样,中原崛起,才能够支撑中部崛起,而中部崛起必然支撑中国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把中原崛起的总目标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虑,在全国GDP增长进入中高速状态情况下,努力使我们的GDP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做出更多贡献。

        把握总布局。所谓把握总布局,就是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河南具体化,让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与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的总部署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战略部署。

        聚焦三大战略。持续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动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对河南的需要,也是河南省多年来发展思想持续探索、持续积累、持续提升、持续集成的精华,在河南省未来发展中居于战略思想层面,需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全面实施。

        创新体制机制      建设一流智库

        □河南大学经管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导  耿明斋

        智库是以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目的的研究机构。10月17日,郭庚茂同志视察河南大学时还专门为中原发展研究院题词,要求其办成一流智库。

        党委政府可以在几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鼓励政府机构与高校共建智库。甚至可以考虑将政府部门所属研究机构剥离,在合理处理相应人事财物利益关系的前提下,经过体制机制再造后纳入高校体系。鼓励共建智库机构研究人员与相应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兼职,甚至相互挂职或限期内调换工作岗位,以便于研究人员了解问题,也便于政府工作人员有时间专门从事研究。

        鼓励高校和体制内研究机构通过审核改革培育智库型机构。前述高校内部独立智库机构所涉及人事财务等问题,如遇与现有管理办法相冲突形成障碍的,在高校拿出成熟意见的前提下,省委、省政府可在权限范围内尽可能扫除既有体制机制和管理方法造成的障碍。

        鼓励和培育独立民间智库的成长。一是在一定体制框架内给予合法身份;二是可设置一定条件,满足条件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政府可以有计划地分流原属于体制内机构的研究任务,以招标或委托的方式转移到独立的智库机构来研究,并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

        改革和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传统的科研评价制度以项目、论文、著作、奖励为核心,只是智库研究的需要,应该逐步将解决问题的程度与效果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并使之占有重要位置。现在很多科研评价中已经开始重视领导批示,但我觉得仅此还不够,也应该把社会认可度,比如公众媒体出现的频率,建议被政府或社会机构吸纳后实施的效果等纳入评价体系。

        加强新型智库建设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

        谷建全

        加强社会主义新型智库建设是实现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河南加强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加快科研发展方式转变。新型智库建设在科研布局上,应坚持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兼顾特色基础理论研究;在科研导向上,实现由单纯注重理论成果发表出版,向注重社会公认、注重为决策服务转变;在科研组织上,实现由过去的个人单打独斗向团队作战、联合攻关,由单一学科研究向多学科联合研究转变。

        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与党委、政府的联络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成果转化平台和载体,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要打造多渠道的科研成果发布平台,确保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要以服务决策效果与效益高低为评价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健全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奖励政策,尤其对引起党委、政府决策层重视的咨询研究成果,要加大奖励力度。

        优化学科布局和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学科和优长学科,加大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扶持力度。进一步聚焦学科研究方向,将研究重点放在河南发展的热点难点、决策层最为关注、亟须解决的问题上。

        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在社科智库人才队伍中,领军型智库人才不足,具有国际视野的智库人才不足,具有多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智库人才不足。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岗位能力标准体系,制定吸引高层次智库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引进智库人才的环境,加大智库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

        对我省社科研究和智库建设的几点意见

        □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郭学德

        近年来,我省社科研究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一些研究课题的选题和内容缺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一些研究成果缺乏原创性、新颖性和应用性,能够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解决民众关切提供有效参考的研究成果不太多等。对于促进社科研究和智库建设,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社科研究和智库建设问题。

        第二,坚持社会发展需求和问题导向。在研究课题的选题和立项方面,要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人民群众关切、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来确定选题。要对社科研究课题的立项进行严格规范,对课题结项进行严格把关。

        第三,更加注重研究成果价值的“应用性”和“高端性”。要鼓励多出原创性、新颖性、应用性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预见性、对策性和指导性建议参考;鼓励高端成果,减少低层次重复研究成果。

        第四,更加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研究成果管理部门要及时、科学做好成果的信息发布、推介、宣传工作,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机制。

        第五,加强对重要和重大课题联合攻关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宣传部、社科联等有关社科研究领导和组织部门,要做好重要和重大研究课题委托立项工作,课题组的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组成、组织、协调工作,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协调和服务工作。

        第六,更加重视对科研力量和人才培养的“聚合”和“培养”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机制,营造鼓励和激励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氛围。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智力支撑作用

        □郑州大学学报主编、教授、博导

        辛世俊

        哲学社会科学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引领世界观价值观,借鉴历史经验,张扬批判精神,能够使人们更新思维方式,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积极功能,必须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人们忽视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原因是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没有用。这是一种错觉。哲学社会科学的“用”是潜在的、隐性的。尤其是作用于人心,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作用更是潜移默化的。现在我们比较重视应用性研究,认为只有应用性研究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但是要知道,即便是应用性研究,也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宽广的视野。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要有所作为,必须善于进行理论的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对社科研究工作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是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重要保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全国有一定地位,但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领军人物少,二是高水平的成果少,三是人才外流严重。为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社科队伍建设。除了积极引进高水平的领军人物之外,还要抓紧本地人才的培养。河南省每年考取省外的博士很多,他们对家乡建设非常关注,做好这批人才的引进工作,就是一支非常强的后备队伍。郑州大学每年进校150名博士,这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关注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越的工作条件,他们就会安心河南,为河南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河南省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希望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常抓不懈,才能久久为功,让哲学社会科学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以文化优势助推文明河南建设

        □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丁素

        注重中原历史文化对文明河南的滋养。文明河南建设一定要走以文化孕育文明、以文化滋养文明、由文化升华至文明之路。在文化与文明的结合点上做文章,从文化向文明的创造性转化着手。要把有现实价值和时代影响的实质性传统文化挖掘、梳理出来,在河南人的观念和行为中强化中原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力。

        重视文化核心区建设对文明河南的支撑。应打造以郑、汴、洛三地主体功能区为依托,贯穿大中原东西的文化资源优势明显、集聚作用强劲、能彰显河南地位、昭示中原未来发展希望的文化区域。

        以开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来落实对文明河南的要求。一是把握总抓手。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目标,以文明河南建设为总统领,要通过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教育,养成文明行为,提升河南形象。二是坚持群众性。“双文明”的主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要求贴近日常生活,既有针对性、共识性,又应有包容性和导向性。坚持群众性,就会有广泛性。它能把文明的规范体现在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着力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着重于改善群众的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三是设定硬标准。要用标准提任务,定标准讲内容,以标准建工程,树标准作示范。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下,突出弘扬正气、乐于助人、倡勤善俭、讲信守时、好学敏思。四是选好用好载体。适应经济转型时期多样性、大众性和多变性的现实,选准具有一定普遍性、有明确内涵要求的“导向”载体,用好现有已广泛开展并被实践证明有效的“经验”载体。五是构建活机制。合理设置评议内容,把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道德、法治、诚信、服务型机关等方面的建设内容细化量化;科学采取评议方法,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广大群众的作用,运用明察暗访、公众信箱、政务微博等方式渠道,客观评议其工作成效;真实运用评议结果,使之活动的行为主体得到实际利益补偿并享有相应的荣誉。

        对于建设两智库一网络一体系的建议

        □洛阳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  刘红旗

        当前,全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需求非常旺盛。我们应该意识到,社会科学界要拿出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提高国家和省、市及基层地方的文化软实力提供服务。目前,我市有8所专科以上高校,3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40家学会,每年完成社科科研项目300多项,举办各类社科活动近400场,但我们提供的社会科学服务数量和质量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建议省委或省政府出台文件,在全省建设“两个智库、一个网络、一个体系”。一是鼓励发展民间智库。对意识形态性不强、有明确受益企业、能够从社会科学咨询服务中获得社会资金并持续发展的民间社会科学机构,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资金上予以扶持,帮助其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二是建设省辖市公共智库,组建省辖市社科院。对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殊规律较紧、意识形态性较强、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较强的本地课题进行持续研究。三是建立覆盖全省各县(市、区)的社会科学调研普及组织网络,制定《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成立县(市、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把社会科学普及和调研网络延伸到基层,解决社会科学接地气不足问题。如机构、编制无法增加,可先在市社科联加挂社科院牌子,在县委宣传部加挂社科联牌子,履行职能,待时机成熟时引进专业人才从事专门工作。建议启动社会科学科普立法工作,制定《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四是健全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社会科学工作保障体系。改革社会科学科研经费投入及管理办法,加大社会科学研究普及经费投入,将专家学者劳务费列入科研经费预算,激发社科专家贡献更多劳动价值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