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土改”撬动乡村振兴

23.02.2018  10:01

 

岁末年初,走进四川省泸县喻寺镇谭坝村,发现原来旧村落俨然变成了现代化的新村:4000亩粮油轮作基地实现了自动化灌溉,一片片油菜吐露嫩绿,村企基地、康养小区、新村聚居点、代耕农场、观光长廊顺势而生……

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区、市)之一,泸县依托土地制度改革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重要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然涉及到‘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筹’‘地从哪里来’等现实问题,泸县坚守改革底线,坚持问题导向,奋力为修法而实践、为发展而探索。”泸县副县长杜作文说。

人到哪里去——

创新宅基地使用制度,撬动传统散居向新型聚居转变

以宅基地跨区取得,引导适度聚居。泸县允许农民在本组本村无偿取得、跨村跨镇有偿取得宅基地;新建住宅,原则上向新村集中。试点中,泸县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5个,550户农民实现跨区居住。

以宅基地置换公寓,易地脱贫安居。针对贫困人口,泸县统规统建安康公寓,全面配套基础设施和特色经济作物园区。882户农民已腾退原宅、置换新居,实现易地搬迁脱贫。

以宅基地共建共享,借力建设新居。泸县允许农户以合法宅基地使用权与第三方资本合作,在新村聚居点共建共享居住、商住和经营性用房,目前已有4户在谭坝村成功实践。

钱从哪里筹——

创新集体建设用地盘活机制,撬动存量资产向资本转变

以宅基地有偿退出盘活闲置资产。激励农户自愿退出多余或空闲的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宅基地退出补助和房屋残值补偿。试点中,泸县已腾退宅基地1万亩,户均补偿超过4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收入平均突破100万元。

 

以宅基地转化入市盘活节余指标。腾退的宅基地,经过复垦整治、联合验收生成建设用地指标,扣除自用部分后,允许节余指标流转交易;对无人竞买的,政府给予保底收储。同时,加强宅基地改革与入市的衔接,经过规划布局、指标调整、补偿安置、行政审批,把节余指标转化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凭证入市出让。据了解,泸县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变现金额近8亿元。

以农房抵押融资盘活农民财产。协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增加农民宅基地及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市、县财政注资1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共同化解抵押贷款风险。在试点中,泸县银行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1429万元。

地从哪里来——

统筹土地制度改革政策,撬动单向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

以规划引领优化用地布局。编制“多规合一”的村级规划,优化调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用地,实现村庄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一个规划、一本蓝图”干到底。

泸县现已编制8个村的村级规划,今年6月底前计划完成40个村的规划编制。

以统筹改革保障发展用地。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的综合统筹,原则上以征收方式保障公益性用地、以入市方式保障非公益性用地,同时以宅基地腾退为依托,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等入市,呈现出耕地总量不减少、发展用地有保障的良好态势。

以创新叠加改变发展形态。依托土地制度改革,叠加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强化涉农项目支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谭坝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完成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创建,水泥公路基本实现“社社通”,城乡公交基本实现“村村通”,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农村危房基本消除,建成省、市、县级“四好村”9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