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喜爱否认抽检产品不合格 儿童家具新国标被忽视

13.06.2014  10:34
      多喜爱否认抽检产品不合格 儿童家具新国标屡被企业忽视面临尴尬

        在半年的时间里,有着“中国青少年儿童家具领军品牌”之誉的多喜爱分别在国家质检总局和上海质监局的抽检中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然而,面对质监部门的评判,多喜爱却发布公开声明喊冤,并不承认自己的产品不合格。本为规范儿童家具行业而制定的儿童家具新国标出台两年,屡屡被主流企业忽视,其合理性也受到诸多质疑,处于尴尬境地。

        事件:

        多喜爱半年两次抽检不合格

        “六一”刚过,儿童家具行业曝出新闻:有着“中国青少年儿童家具领军品牌”之誉的多喜爱,在半年时间内两次被国家相关部门抽检不合格。

        最近的一次抽检不合格发生在2014年5月29日,上海质监局发布的《2014年上海市儿童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中,一款商标为“多喜爱”、规格型号为“45×40×49(cm),8VB07”、生产企业(标称)为“广东省东莞市恒实木业有限公司”的一款床头柜,因“结构安全”不合格被判为不合格产品,备注“质量问题严重”。

        另一次发生在2013年12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3年8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公告》的儿童家具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一款商标为“多喜爱”、企业名称为“东莞市恒实木业有限公司”、规格型号为“502×371×400mm,8B934”、生产日期/批号为“2013-05-27”的床头柜,因“边缘及尖端”不合格,被判为不合格产品。

        半年时间两次抽检不合格,这事如果发生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身上,倒也不会引起行业如此大的关注,发生在行业领军品牌多喜爱身上,就让人感觉颇为惊讶:多喜爱,你怎么了?

        声明:

        多喜爱不承认产品有问题

        6月6日,多喜爱在官网挂出一则声明:《多喜爱,给孩子最好的安全——关于上海质监局对多喜爱床头柜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情况的说明》,针对国家质检总局和上海质监局的评判公开喊冤,否认自己的产品不合格。

        声明对于上海质监局发布的抽检不合格解释为,“本次抽检的床头柜产品(型号:450×400×490mm,8VB07),面向的开发使用群体为14周岁以上的青少年,与我国首个针对3-14岁儿童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标准条件》(GB 28007-2011)并未产生冲突。因此,该型号床头柜的棱角及边缘部位的处理不受新国标规定的‘应经倒圆或倒角处理’所限制”。

        对于2013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抽检质量问题,声明解释称,“抽检的床头柜(型号:502×371×400mm,8B934)的可接触外角在生产中均已进行倒角处理,与儿童不可接触的外角没有在‘安装准则及调试结果’中强制要求消费者必须靠墙,造成了一定的理解误差。我司已严格根据标委会人员的指引执行,对产品说明书的文字内容进一步规范,并及时向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国家家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了复查申请”。

        声明表示,面对两次抽检不合格,多喜爱都提出了复检申请,其中,广东省质监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安排,委托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同批次、同型号规格的多喜爱儿童床头柜产品进行抽检复查,结果是产品的实物质量和产品使用说明书均完全合格。对于近期的抽检不合格,也已在反诉期限内向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复检申请,上海质监局也已接受申请,并同意安排复检后公示合格报告。

        现状:

        儿童家具新国标面临尴尬

        儿童家具新国标本是为了规范行业推出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多喜爱这种主流企业生产的儿童家具,使用新国标检测依然频频出现不合格,意味着标准并未受到行业的普遍认同,相反,很多同行对其合理性颇为质疑,从而使新国标处于尴尬境地。

        一种在业界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参与起草儿童家具新国标的企业大多并非主流,且没有广泛征求意见,市场上销售最好的企业都没有参与,只是被动执行,再加上新国标推广宣传不力,缺乏相应处罚措施,导致企业都很漠视。北京商报记者查看儿童家具新国标,发现主要起草单位是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浙江省家具与五金研究所、深圳七彩人生家具有限公司、深圳兴利尊典家具有限公司,参与起草单位有浙江加璐家居有限公司、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上海托达家具有公司,除七彩人生以外,确实鲜见主流企业踪影。

        对于儿童家具新国标受到质疑,主要起草人之一、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罗炘向北京商报记者否认了标准不合理的说法,“新国标是参照国际标准,为了保障儿童健康起草的,执行得不好主要是企业学习不够,对标准理解不够,有的形成习惯比较难改”,但他同时承认,起草单位主要是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编写工作有些企业参加了,有些没参加,有的为了挂个名,有的不是特别主流。(记者 谢佳婷)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