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20余载的“哑巴”哥哥,在郑州民警帮助下见到了接他的亲人!

30.05.2020  13:10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一川 通讯员 左忠红

2020年5月23日,郑州,管城区的北下街老大小吃店里。

从山东赶来的妹妹张礼娜和“哑巴”哥哥张建理紧紧相拥,狠劲拍着哥哥的肩膀,张礼娜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二十多年前,大哥走失,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因遭这样的变故更加的雪上加霜,母亲一病不起,逢年过节,看到黯然神伤的老父亲和悄悄抹眼泪的母亲,张礼娜心如刀割。多年来,全家从没放弃寻找,贴寻人启事,登报纸,上电视,看着不停抽烟的父亲,张礼娜知道,父亲最担心大哥是不是冻着、饿着,走的是不是正道。如今,在河南在郑州,在她看到哥哥的那一刻,这一起都化解了 。

郑州夫妇俩收留“哑巴儿”

十几年前,在郑州管城区的北下街一家回族小区门口,丁伍德和帖凤琴夫妻俩勤恳经营着自己的小吃摊。在一个盛夏的傍晚,张罗生意的他们看到了摊位前站着的“哑巴”,穿着与当时季节严重不符的长袖尼龙绸运动衫,蓬头垢面、浑身是土,帖大姐给了吃的,他狼吞虎咽的吃完就走,如此反复有一个星期后的一天,好心的丁大哥看到再来时“哑巴”头上带着新伤,就跟着他去赶跑了那些欺负他的人,看到“哑巴”指着的阴暗潮湿门廊下自己的住处,丁大哥二话不说,就把“哑巴”领回了自己的家。从此,“哑巴”在郑州有了家、有了家人;从此,再也没人敢欺负“哑巴”。

热心的丁大哥夫妻二人,给“哑巴”洗了澡、换了衣服、剪了头发,治了伤,把“哑巴”当成自己的儿子,好吃的好喝的都先仅着“哑巴”,那时自己的亲儿子偶尔还会吃这个“哑巴哥哥”的醋,丁大哥从那时就告诉儿子“以前咱是一家三口,现在咱是“一家四口”了”。为了和“哑巴”沟通,丁大哥还请过哑语老师来,可是“哑巴”仅会简单的比划,随着朝夕相处的日子在增长,一家人之间自创了“哑语”,交流顺畅。十几年过去,“哑巴”长高了,也吃胖了,“刚收留他时最多百十斤,现在,得有二百斤了”丁大哥搂着“哑巴”得意的说。在帖大姐的手机里存着很多一家人出去玩的照片,山景瀑布下,“哑巴”幸福的笑着,“我们全家经常一起出去旅游,实名制以后,“哑巴”没有没办法购票,我们就租车或者自驾带他出去,这些年,他跟着我们去了不少地方。在我们身边,他随时想吃什么想买什么,都是要多少给多少,花完了再给。”语言表达受限,丁大哥夫妻二人给“哑巴”买了手机,供“哑巴”情绪表达,“哑巴”喜欢玩游戏,夫妻俩就给他买了电脑,“哑巴”还曾自己P了一张全家福,丁大哥知道,哑巴想家了。

哑巴哥想家了

光阴荏苒,十多年过去,帮“哑巴”找家人一直是丁大哥夫妻两人的心事,可是“哑巴”不会说、不会写,讲不清楚自己的经历和家人。去年下半年,商城路分局治安一中队民警李长安在入户走访的时候,帖大姐无意间提及自家 “哑巴”的经历,讲到了自己这桩心事。

民警李长安细心记下丁大哥帖大姐谈到每一个细节,从此开始走访社区,多次往返“哑巴”家的街坊四邻,和“哑巴”尝试交流,连写带比划,可是“哑巴”文化程度有限,始终写不出自己的名字,耐心的长安没有放弃,想方设法,多方取证,一次次往返于单位和丁大哥的小吃店间,记下点点滴滴,认真查询、比对、排除,再重新开始筛查、比对……除此之外,长安还留心各地的媒体报道,收集各种走失求助的文章,希望能从中获取线索。

二十载后亲人相见格外亲

功夫不负有心,2020年5月的一天,民警长安终于从外地的一篇新闻报道中发现了一条模糊的线索,经过比对,“张建理”三个字逐渐清晰,从模糊的照片中,民警依稀辨认出了熟悉的“哑巴”年幼时的模样,惊喜的长安立即辗转通过当地媒体取得联系,联系到对方的派出所,电话接通的那一刻,随着对方提供的信息和自己掌握的细节一一印证,民警知道,就是他了,自己苦苦寻找多时的“哑巴”的真实姓名——张建理。

张礼娜不停地向丁伍德、帖凤琴二人鞠躬,她紧紧握着民警李长安的手不愿意松开,“你是我们的恩人,我们全家都感谢你们,感谢郑州!”这一幕,看的人眼眶湿润。

5月24日,张礼娜带着哥哥“哑巴”张建理启程回家,临走前,她和丁大哥夫妻特意来到商城路分局治安一中队,送上全家人的感谢,锦旗上质朴的文字“感谢人民好警察”,道尽了山东全家人的感激。丁大哥夫妻二人不停地为社区民警长安点赞,多亏了民警李长安,才让这些年夫妻二人帮“哑巴”找到亲生父母的心愿得偿,“爱心为民 排忧解难”锦旗上的八个字,是丁大哥代表“哑巴”郑州的家人对民警的感谢。临行前,民警李长安还在跑前跑后帮助张礼娜给哥哥出具证明,办理返程手续。

5月25日,山东青岛平度市张建理终于和父母亲人团聚,一家人喜极而泣的瞬间,被妹妹拍成视频发回给丁大哥夫妻,丁大哥开心的和民警李长安分享着这个好消息,盼了二十年,“哑巴”建理终于回家。

【责任编辑:朱婉倩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