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诺奖后,分子态开启中药标准化新时代

14.10.2015  11:07

     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的研究成果被诺奖肯定,不仅是为中药点亮了国际化未来,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传统中药煎熬法,推动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也促进了中药标准化的探索。

     中药难以标准化,一直是中药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一种中药就含有几百上千的成分,每种成分均难以量化分析,而复方药由上十种中药混合在一起,加工处理时这些物质又可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一直以来,中药生产一定程度上处于“混沌”状态,只是凭借药方的效果给予产品定性,在内部结构上和生产过程中少有定性、定量。另一方面,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传统中药煎熬法的弊端越来越突出。除了中药原材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之外,传统的煎熬法已无法将中药中残存的重金属成分去除,甚至让中药带来了新的副作用。

      除了屠呦呦等国家科研工作者多年对中草药提取的研究,广东分子态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周粤生先生带领科研团队人员,经过多年研发首创的“植物有效成分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系统(PLEESIT)”——植物分子纯化技术,更是对药食同源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以及中药标准化研究有突破性进展。植物分子纯化技术,创造性的采用了恒低温连续提取、多级膜分离和纯化、定量标准拼配、真空低温重组结晶等生产方式,以分子级的技术祛除植物原材农残重金属等有害或无效物质,保留有益的有效活性成分,同时,通过对指纹图谱技术的利用,实现植物原材有效组分定量拼配,确保有效组分含量稳定可控,创造性地实现了药食同源中药的量化标准化,对实现中药量化功效,让中药走向世界、造福于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的中药提取工艺,大多采取煎煮的方法把活性成分提取出来,或者通过粉碎打粉压片,但是熬煮或者打粉过程产生的高温又加速了活性成分的氧化和降解,而且因为没有实现破壁,提取效率低。而分子态的技术是冷水萃取,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活性物质的氧化和降解,保持应有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其次,分子态采取的生产工艺全程通过物理手段,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真正实现零添加。分子态利用“恒低温物理细胞破壁技术”,让植物细胞在激流反复地冲击和剪切作用下破碎或爆裂,活性成分充分释放,在低温状态下有效保护植物活性成分;再通过“多级膜分离技术”,能选择性地去除原材料中无效或有害的物质。经SGS检测,分子态的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零检出;同时“真空低温重组结晶技术”在真空负氧环境中进行低温重组结晶,确保植物的活性成分不被氧化、不降解流失、不被细菌污染,同时保留原材的天然原香,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形态呈天然结晶状,具有100%速溶于水、无残渣的特点,更容易被人体充分吸收。

     最后,对于天然植物来说,尤其是野生的天然植物,组分容易受很多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气温、降水、生长的土壤、采摘和粗加工的工艺等等。而分子态所有的提取纯化工艺都是基于对天然植物中的各种组分含量进行分析,定制化地优化,并建立个性化、定量化的工艺条件,根据健康需求指标定量拼配产品,革命性地实现了植物提取产品的量效关系,最终达到分子化食品、药品和保健精华的3C(Clear,Clarify,Customize)标准,实现分子化食品、药品和保健精华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

     如果说此次屠呦呦的获奖,为中药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那么分子态的技术必将带领天然植物提取和药食同源分子中药产业在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之道走得更远。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