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三驾马车后经济新的动力在哪?
大家都知道,今年的GDP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最差的数据。整个数据从去年的四季度以后到今年一季度的,所有的数据都处在下滑的阶段。从宏观来看,实业在往下走,泡沫在往上涨。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智囊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有一个判断,他认为中国经济会在未来的两年内成功探底。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层的判断,他认为未来两年我们处在探底的通道中。这个探底怎么达成呢?他用了另外一个词“高投资处理”,通过货币大规模的投放,来推动产业转型。这一次李总理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使用的办法很新,就是拉网抓鱼。湖里面很多鱼,一张网,船往中间挤,所有的鱼都会自己跳起来,政府说未来一定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会转移到实体经济。
北京有一个新三板,今年有2000家以上的公司上市,然后加快直接融资,政府通过拉网的方式把资金往资本市场赶,这个就是今天经济的景象,然后就出现了产业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实体经济企业,在未来两三年面对的景象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一件事情,因为整个宏观处在泡沫时期,未来的波动性非常大。
我们看看产业经济的变化,发觉30多年来中国的产业经济呈现出非常有意思的波浪性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里面,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行业里面以不同的方式赚不同的钱,这是一个30多年的景象。
1978—1997:从重工型计划经济向产业轻型化转型
1978-1997年,第一个特点是这20年里面所有赚到钱的人都是赚的中国本土市场的钱,是中国内需市场由重工型计划经济向产业轻型化转型,毛泽东时期军事发展很快,重工业发展很快,东北、华北重工业项目在投,但是老百姓很穷。老百姓需要生活怎么办?毛泽东开始票据,有布票、粮票、油票……中国是1993年开始取消票据。
邓小平说要抓吃穿用,还要冰箱、空调、洗衣机。前面的20年是从中共型计划经济向产业轻型化转型,到1997年的时候,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国家。咱们大家听到“转型升级”——这四个字在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里。
为什么在1997年会发生大的产业转型,1997年发生了一个亚洲金融危机,那个时候中国经济遭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在1998年,中国民营企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倒闭,当时一是银根紧缩,第二个是市场萧条。从此以后,民营企业家开始警惕,我办企业会倒闭,办企业有风险。
1998—2014:从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型/从内贸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
1998年全面再造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布了非常重要的三个政策:第一个,取消福利分房。之前,我进单位第一件事就说有一套房子给我,当年所有的房子都是单位给的,1998年取消了福利分房,然后就开始了按揭。当商品房推出以后,中国将进入到货币泡沫化阶段,然后我每年买一套房,跟着泡沫一直涨到今天,这就是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而已。
所以,刺激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驾马车是以不动产为主的居民消费,你看1999年的富豪榜,中国排在前60位的大都是房地产商。这个现象一直到2013年,去年十大富豪排行榜里面有5个是搞互联网。再过几年,我觉得中国前十大富豪排行榜的前几位应该是做银行的,做健康的,做能源的,未来大的变化,基本上都在这个周期里面。
第二驾马车是1998政府逐渐取消了外贸进入中国限制。当时中国的外贸非常差,几十万家中小外贸企业支撑了中国经济的第二驾马车。1998年中央政府发行了6000亿国债,中国开始修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开始修的时候,同时地方政府开始把土地卖给开发商,规定政府征用农民土地的时候,他的最高价格是去年这块农田种的庄稼的6倍。
所以1998年以后,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持续地提高,到今天占到48%。所以我们说城市化建设是1998年以后,你们家乡所有的变化基本上是1998年以后的,1998年以前是没有怎么变化。1998年以后房地产起来了,背后我们很多的煤炭、钢筋、电力,整个能源产业赚很多的钱,当能源行业起来的时候,中国经济由一个吃穿用的产业经济机构向重型化进行。
今天,如果我们有计划做一个时光穿梭机回到1998年的时候,你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买房子来不及了,你干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跑到山西去找一个小煤窑签一个协议,做煤老板,这个就是红利问题,从轻型化向重型化转型,从内贸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
2015--未来:从产业重型化向“互联网+新金融”转型
2015年的今天,房地产老板很困难吧,外贸的老板也是,我们还能看到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吗?看不到了,说明今天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产业经济的转型点,钱不在这三个地方了,这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2015年面向未来10年的一个新的产业周期。我们经历了第一个20年的长波段产业周期以及第二个15年的长波段周期,现在我们进入到了新的长波段周期,我认为这个波段应该在10年以上。我们告别了三驾马车之后,中国经济新的动力在哪里?
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很困难,放眼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你看我们现在经济那么差,你出去旅行,你到美国、欧洲,在那些地方时间停止了,马路上人最多是游行的时候,平时没有人,这些国家现在经济困难。我们还是一个在发展中的国家,大家觉得困难在什么地方?原来很多赚钱的模式、思路和产业不在那儿了。
我在中国见过40后出生的企业家,这两年也碰到一些老朋友,我不愿意和他们喝茶,因为看到他们心情很差,见到他们唉声叹气的,他们都说自己很困难,原来所有的赚钱模式变了,这些世界不再属于他们了。那么世界在哪里呢?我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四个新的发展动力: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
为什么加一个“新”,未来中国10年产业变革和以前最大的区别是是“从无到有”,原来是没有的,纺织行业没有的,家电行业没有的,原来没有商品房现在有了商品房,我们通过进口替代,通过品牌的营造,通过市场的开发,过去30年来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无到有就是机会主义时代,只要你胆子大冲到那边去,你就能成功。
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一大的制造业大国,我们已经非常发达了,中国现在所有东西都过剩,几乎所有的行业最大的车间都在中国。从皮鞋、牛仔裤、家电、手机,我们用的手机70%都在中国生产,现在最时髦去买一个苹果的手表,所有的苹果手表都在廊坊生产的,我们的产能非常过剩,这就是实业。
其次是消费,我们的消费很繁荣,金融业很发达,城市化也很发达,未来所有的变化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有一些新的人类用新的方式和新的资本对原有的商业实力进行一次革命,进行一次覆盖式的革命。当一个时代由旧到新的时候,野蛮没有用了,需要脑子。未来智力和学习能力在商业竞争中所占的权重会比以前更大,农民企业家在未来肯定不行了,靠脑子吃饭的时候到了。
具体我们来看一下,发生过什么样变化。我们先看制造业,我们讲中国制造,其实就是两个名词,一个叫成本,一个叫规模,中国制造就是成本+规模的伟大胜利。成本就是土地人力、税收、环境。我们的土地很便宜,劳动力成本很便宜,政府给我们的税收优惠减免。
另外就是环境。我们不需要对环境保护承担任何的责任,我的家乡是杭州,我妈妈是绍兴人,我妈妈、外公给我的江浙是一片青山绿水,今天整个长江的地下水是不能喝的,我们这一次的经济崛起付出了非常惨重的环境代价。中国大企业的规模几千人、几万人,工业园区上千亩土地,今天成本和规模相继出现危机。
第一成本基本完了,你今天在上海租一个土地做厂房,成本非常高,劳动力成本也很高。我前两天碰到富士康的人,富士康在中国雇了120万人,中国最大家电美的公司员工12万人,在过去50年里一线产业工人平均收入增幅13%。
第二个是规模,我们建了很多全世界最大的车间,我们靠的是规模来赚钱,企业与企业的雷同性越大,你发现你的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中国所有东西都过剩,你再努力生产就出现危险了,两头一挤中国就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