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之念,云水情怀 访90后青年作家葛跃辉
前不久,由河南省曦光文学社主办的首届“曦光杯”征文大赛如朝阳般冲破屏障从东方一跃而出,得到全国高校学生广泛关注和参与,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这个伴随着南阳理工学院诞生 、见证着其发展的文学社团,这个在豫南地区具有较高影响力、独特发展模式的新兴文学团体,也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了幕后工作者——南阳高校文学联合会主席、曦光文学社社长葛跃辉。这位凭借对文学的热爱以及追寻梦想的信念将曦光文学社复兴起来并逐步走向强大的阳光男孩,一副黑框眼镜,简单的穿着,却有着不凡的谈吐。
(90后青年作家葛跃辉)
逐文学梦想 铸青春脚步
葛跃辉,1993年1月出生于安徽亳州,自幼热爱文字,对于文字是一种莫名的眷念。其散文《童年 柳树 伙伴》被选入《亳州市第三届“人寿杯”优秀作品集》,作品并受到了时任亳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孙志保的高度赞扬。高中时主编《耕耘》报(学生),广受欢迎,并成立了耕耘文学社,并在校园迅速发展,在高二时发展成耕耘文学会,一会两社。高三时,由于学业,不得不放弃自己一手发展起来的文学社日常工作。大学期间不忘自己曾经热爱的文学,再次拾起自己曾经的文学梦想,大一时和几位道友复立了实体文学社曦光文学社,并任复立后第一届社长,主编实体杂志《曦光》,并邀请到了中国著名诗人柳亚刀先生担任指导老师。
曦光文学社是在青年作家葛跃辉一手发展壮大起来的,葛跃辉将诸多心血投入到成立文学社发展的事情上,几乎是宵衣旰食,其最初的目的是给全校爱好文学的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巨多,但并没有使他放弃,一直坚持着信念,在成立后的一年内,曦光文学社迅速发展,在高校实体文学中和线上各大媒体中同时突破一道道关卡。在豫南地区乃至全国地区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文学品牌。其开创的社团发展模式被多个高校文学社团模仿。
立独特之言,行本分之事
2013年他考入南阳理工学院,就读于工商管理专业。入学后他便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进行锻炼,从此便激发了对社团工作的无限兴趣。大二这一年同时担任三个学生社团职务,并很出色的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所在社团被分别评为校级优秀社团,同时学习上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称号。他参与全国高校文联的筹建工作,并任常委会委员、活动部部长。社团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着社会实践的道路,奔赴贵州苗族侗族山区进行义务支教。他对新媒体和信息化的兴趣也非常浓厚,同时他的写作能力也不断提高。
潮涨时不高傲,潮散时不失落,葛跃辉以“潮汐”为笔名,寓意人生的一种状态,也希望能够时刻警醒自己。不大喜,亦不大悲。而对于另一个笔名“林子”,葛跃辉这样说道,“一片美丽的树林最初只是一棵小树苗,经风雨磨砺才能顶天立地,我就像在树下长大的孩子,像树一样成长。”而曦光文学社的发展也如潮汐般蛰伏过一段时间,经过积累如今又重新散发出耀眼光芒。
人品正文章,莫听风外声
步入大学,他也曾担任过学生会的工作。学习工作两边忙,时间紧凑,却也不曾忽视文学创作,获得的奖项多不胜数。谈到奖项,这个大男生谦虚的笑了笑,并不愿多言。可是从他作为大一学生就能在校学生会团情要讯采编部递交新闻稿到省团委,足以看出他深厚的文字功底。他不仅是南阳高校文学社团联合会主席、安徽省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谯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高校文联主席,全国高校文联常委会委员、《中国青春》杂志副主编。中国文学梦想援助联盟常务理事。南阳宛都文艺联社文学部成员。曾任中国21世纪少年文学网副主编。中国21世纪新锐作家网编辑部主任。
当谈到写作时,他只是淡淡的笑了。“我总是把别人甚至是午睡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写作上,有时夜里审稿要忙到很久,曾经一次在寒冷的夜里,自己灵感来时写作到夜里4点,天快凉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后来便病了。但这样我却感觉‘痛并快乐着’,因为自己喜欢,因为自己爱好,就是那么热爱。”就是这样一位阳光男孩,即使面对苦难仍然微笑着面对。可是,有谁知道在这些表面光环下,会埋有多少付出和汗水,或许这种艰辛只有他自己能够深刻体会。
他是一位热爱公益的实践者,多次到敬老院,自闭症儿童医院照顾老人和儿童。2013年暑期,大一的他,身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捞里小学支教,在支教缺粮少电的艰苦情况下,白天授课,全心辅导少数民族山区孩子学习,夜晚批改作业到深夜。每周日克服高原反应翻越大山,进行家访。并写成了《贵州支教行记》。在支教的过程中,整个人殚精竭虑,用爱播撒在贵州高原上。
修德少理功利,治学勿附风雅
在谈到关于写作意义时。葛跃辉对记者说到,现如今有很多文学爱好者、文字工作者对文学的热情会在时间的流逝或是自身的成长中逐渐消散,喜欢简单,坚持却难。他也跟自己的社员或学生传达这样一种观念,不建议把文学当做一种职业,靠文字来吃饭。在把爱好当作赚钱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喜欢的方向会产生颠覆,慢慢的遗失那种原始的喜欢。所以他提倡不掺杂经济的物质的文学很多人把文学当做职业后慢慢写不出这个东西。他倡导“纯粹文学”主义,认为文学应当纯粹,反对文人拿文学上的些许成就当作个人发展的筹码,待价而沽,认为这种行为是对个人灵魂和人格的侮辱,也是对自己爱好的玷污。生活中的葛跃辉从不用“作家”“诗人”的名号标榜自己,认为自己不够资格。尽管自己曾担任多项职务,但从不以此为手段谋取个人名誉。正是他正直的做人态度和对文学的热爱,让国内多个文学类组织负责人看中。
“把握未定当绝迹,操持既坚入风尘。”“当我们知道自己受不起某种诱惑的时候,而又明白这种诱惑绝对于自己有害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尽量地远离这种诱惑。”葛跃辉同志不但每次都是这样指导社员,而且自己也在身体力行。就是这样,他将一群有文字梦想的人聚在一起,面对潮起潮落一如既往。与坚持梦想者同行,这是他秉承的信念,也是正当青春的我们需要坚守的信念。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