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资本和投资人随创客而至

22.09.2015  11:56

    “以前,我们多是在一线城市寻找项目,今年,我发现,在合肥这样的城市也有很多好的创客和项目。2014年以前,我到合肥这样的城市一年平均1次,但今年上半年,我已经来3次了。”日前,在合肥举办的首届创客节上,正和岛投资创始合伙人陈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资本具有天然的嗅觉,那就是跟着好项目走。如今,中西部地区创客涌现,也引导投资人和资本走进中西部地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合肥的创客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除了创客空间将盈利模式聚集在为其创业团队提供投融资服务外,来自全国的各类基金投资人,手握种种投资基金,如同猎手一样,正到处寻找创客和好项目。       投资大咖“现场说法”       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创客?陈里说,其实创客们需要的不是投资人,而是合作方,投资人所拥有的资金,是创客们需要的资源的一部分。投资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多方社会资源合作,有些人出钱,有些人出技术,有些人出设计,投资人拥有资本和社会资源,各方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而且,因为很多创客本身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投资人在投资创客项目的时候,也要考虑双方的不同。       “创新一定是要能够形成好的商业模式。如果没有商业价值,这样的创新对于投资人来说,没有意义和价值。”陈里认为,创业的初衷特别重要。“2014年,我平均每天看一个项目,一年看了1000多个,但最终只投了14个。投资不仅仅是看项目,还要看团队,企业家都是熬出来的,创业团队要有极强的执行力、创业者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悟性。”       参加创客节的苏河汇创始人罗钥则认为,创业者最缺的是创新想法和将想法立即付诸行动。“哪怕这个想法只有10%的可能性,都要把产品做出来,做出来不对怎么办?不断调整呗。不一定是产品的创新,也可能是理念或者消费体验的创新。”罗钥举例说,自己今年投资了一家做酱油的百年老店,因为它将传统瓶装的酱油做成一粒粒胶囊式的酱油,就像是胶囊咖啡一样拥有几十种风味,打破常规,创业者最缺的就是这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全国都在高呼这个口号的时候,火石创造创始人杨红飞却一再提醒大家冷静,“有些创业者现在被催熟了,创客得做好充分准备,再走上创业道路。”在杨红飞看来,以前创业者经常熬上3—5年,经历很长时间的积淀后才会付诸实际,但现在在大众创业的热潮下,创业者经常准备不足就开始实践,这样往往成功率不高。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12家公司的创业历程,“目前1家上市,2家彻底死了,还有2—3家正在死或者不死的路上前行着。”       引资本和要素之水汇集       除安赐资本、3W、正和岛等几十位投资人和创客“大佬”在此次合肥创客节上分享了关于创业和创新的故事外,创客节另一个重头戏则是,这些投资“大佬”和各类孵化器创始人是手握真金白银来到合肥的,而这些社会资金,对安徽乃至中西部中小企业来说,如同雪中送炭。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共产生809笔天使投资,这个数字超过了2014年全年的766笔投资。创投看起来越来越活跃,但是实际上安徽获得的创投并不多。“去年安徽企业共拿到277万美元的创投,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处在第20多位,实在不算多。”安徽万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战略投资中心总经理郑子丰透露,他们每年扶持50家安徽创业团队,再加上其他投资人的投入,安徽创业团队能获得的资金在1亿元左右。       仅以合肥为例,2014年合肥有中小微企业10.5万家,占企业总量的96%,对GDP的贡献率为30%,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不过,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信贷是企业最可靠的融资手段,但可得性仅为46.2%,半数以上的企业对政策知悉度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公司治理不规范、市场认知不充分等因素严重阻碍了中小微企业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有129家孵化器,14家众创空间,426个项目入驻孵化,天使资金在创业初期就像血液一样。       “现在投资热度更高,我们发现有的尚未成型的项目都已经拿到了投资,投资人对于创客和创意的热度超过预期。”合肥市包河区委书记宁波说,创客骨子里的创新基因,是众多投资人青睐创客群体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随着合肥创业氛围越来越浓,融资的土壤正在改变。在创客节上,安徽创业线上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郑子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为帮助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初创时期的企业走出困境,除了资金支持外,安徽创业线上服务平台还将提供投融资、导师、技术服务、政策申请等定制化的专业服务,此外,平台还可能直接参与服务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与企业共同成长。记者 王永群 杜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