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说艺】维纳斯雕像的理想美
公元前350年,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拉斯完成了一件古希腊爱和美之神维纳斯的裸身雕像。这座雕像本来是希腊小城科斯的订货,但科斯人民因为其裸身形象而拒绝了她。后来她被另一个希腊小城克里多斯接受,因此被后世命名为“克里多斯的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of Knidos)。希腊爱和美之神本名为阿佛洛狄忒,更为流行的“维纳斯”,则是她的罗马名字。
这座雕像展现的是维纳斯行将入海沐浴的姿态。赤身的维纳斯以典型的S造型似静欲动地玉立在一个象征着大海的水瓶旁。她妩媚的面庞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肃穆——她的双眼没有瞳孔,因此没有目光。这座雕像产生于希腊古典艺术高峰时代的结束期,是古希腊人体艺术的结晶之作,后世女性美的造型,追根溯源,都是以她为典范的。
为什么古希腊人用裸身形象作为神像题材?在这个雕像上,传达了怎样的古希腊艺术精神?
以雅典为中心的希腊古典雕塑,从公元前5世纪初酝酿,于该世纪中期在雕塑家菲迪亚时代达到高峰,其兴盛期延续到公元前4世纪中期雕塑家普拉克西特拉斯时代,其后伴随着泛希腊化文化运动而嬗变和式微。希腊本土雕塑,受到两个先驱雕塑宗源的影响:一是雅典东南海域的基克拉迪群岛的史前雕刻的影响,二是古代埃及法老王朝时期雕塑的影响。但是,古希腊雕塑家并不满足于先驱们的艺术遗产。基克拉迪雕像犹如抽去灵魂一样以平板的几何造型挤尽了生命之气,而古埃及为死去的法老们塑造的雕像,则以束缚手脚的垂直刚毅神化法老不朽的权威,它们都是埋葬在地下的艺术。希腊古典神像则是地上神庙的供奉和装饰之物,它们被现实的活生生的希腊人所瞻仰和膜拜,因此古希腊艺术家不仅要赋予他们神性的威严、完整,而且要将人的活泼生机和慷慨精神注入他们无知无觉的大理石形体中。
希腊古典雕塑所具有的生动和自然真实感,是前所未有的。而古希腊艺术家也的确怀抱着一种早熟的用艺术再创自然真景的心灵。画家宙克西斯曾与帕拉修斯竞赛谁的绘画更能以假乱真。宙氏先画了一幅葡萄画,引来鸟儿啄食;帕氏趁宙氏不在时,在画面添上一层透明的纱帘,宙氏见后当真,以手拂“帘”。宙氏承认自己失败:他的画作只能欺骗鸟儿,而帕氏的画作竟然能够欺骗画家。
因为要追求这种“以假乱真”的真实感和生动感,在神像雕塑中,古希腊艺术家不仅突破了基克拉迪雕刻的平板抽象造型,使雕像具有建筑式的立体圆柱感,而且还突破了古埃及雕塑的垂直僵硬的立方体造型,让塑像具有了像呼吸一样不止不息的轻灵动态。为了赋予雕像“动”的生气,古希腊雕塑家在肢体的每一个细节都做了精致的考量设计,为每一块肌肉和骨髓都找到前后左右有机的组合连续,并把它们统一于古希腊雕塑独创的人体塑像S 造型中。
古希腊艺术家对“动”的哲学理解,源于毕达哥拉斯的和谐观念,即“对立因素的统一”。艺术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变化转折、对比和补偿,实现了无机大理石的有机转化。为了制造对立和变化,他们对直立人体雕塑作了一个革命性的发明:将雕像的一只脚的后跟垫起,从而将传统上由双脚分担的重心,偏移到另一支脚上;这支垫起后跟的脚,不承重,可以自由支配,称为自由脚。凭借这支人类雕塑前所未有的“自由脚”,古希腊雕塑家不仅塑造了S型的人体艺术范式,而且借这个范式将人体美的无限生机展示给众人。
然而,古希腊艺术家并不是人类自我肉体生命的无限迷恋者,相反,他们在创新技法解放塑像姿态、为其灌注生命的时候,也在探索如何让这一具有人之生命灵性的石像成为人之神圣精神和崇高理想的体现和张扬。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雕塑家如古希腊雕塑家一样,在人体塑造中不遗余力地追求提升自然形体的优美。他们不模仿自然人体,而是将自然人体美化到理想的境界,使之超越肉身的沉俗,成为神圣秩序与永恒和谐的体现。所以,古希腊雕塑家对人体比例秩序的测量和规范,是同追求人体姿态的生动感一样有着强烈的冲动的。比如,古典时期的希腊神像,无论男女,身体比例均符合黄金分割:以肚脐眼为界,上下肢比是3.82∶6.18。但是,在现实中,无论古今,自然人体都是达不到黄金分割比的。
温克尔曼说:“只有经过精神理想化的自然,才是古希腊艺术家的原型。”(《古代艺术史》)正是追求生命真实和追求和谐统一的理想,使古希腊雕塑家不仅敢于呈现人类的裸身形象,而且使用这一形象作为题材来塑造供人膜拜的神像,这不仅不是亵渎神灵,反而是崇尚神灵的体现。
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克利多斯的维纳斯或许只是一个身姿卓约、含羞带娇的妙龄女子;但是,在古希腊的宗教与理性交融的视野下,这尊身形曼妙的女性造型,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爱与美的信念的展现。她比例和谐的身段、丰腴生动的体态和委婉优雅的气质,乃至于她冥想式的神情,都指向古希腊人完美理想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