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慢,但不要懒(生活漫步)
■如果不能一步到位,“慢”一点也许无妨,但“慢”应当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漫无目的”地休养在家不可取,“漫无边际”地盲目尝试也非上策
今年毕业季,品学兼优的表弟意外待业了。原来,他立志做一名法官,毕业前没有考取法官岗位,虽然收到几家律师事务所的工作邀请,深思熟虑后还是拒绝了。他选择在家充电,准备明年再考。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今,想出去看看的不只是职场中人,越来越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也对未来有更多打算:“充电”、游学……许多应届大学生毕业后不找固定工作,“慢就业”似乎成为一种新潮流。
让毕业生“慢”下来的理由有很多:就业压力大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步入社会后心理不适应选择暂时在家休息等。那么,站在人生新十字路口的应届毕业生,到底该不该“慢就业”?
毫无疑问,伴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就业市场也在改变,就业标准和就业观念与过去大不相同。“手捧金饭碗”的就业选择未必适合所有人,毕业生们在寻找多元就业机会,加之赶上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走向社会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其实有很多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给自己留出一段思考的时间,并非不可。
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适当地“慢”下来,遵照自己内心意愿并进行自我充电,比如外出游学长长见识、自学本领准备跨界就业等,这样的“慢就业”也许并不是坏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慢”是一种沉淀、一种积累,经历了10多年的学习和拼搏,暂时“慢”下来休养生息,认真做好职业规划,是为了以后更快更好地奔跑。对这样的“慢就业”者,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
但是,如果以“慢就业”为借口,逃避社会竞争、回避家庭期许,长期在家啃老、无所事事,那就得不偿失了。“慢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不知不觉中慢下来“原地踏步”、懒惰成性。“慢就业”是对就业选择时间的延长,它不能跟“不就业”画等号。“漫无目的”地休养在家不可取,“漫无边际”地盲目尝试也非上策。如果在找工作中挑肥拣瘦、高不成低不就,对未来职业毫无规划,这样的“慢就业”,着实不应该。
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换,是大学生绕不开的必修课。如果有“机缘”又够用功,从事的工作正是兴趣所在,自然再好不过;如果没那么幸运,找不到自己喜欢而又适合自己的工作,怀着“宁缺毋滥”的心态慢慢找,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一定要记住,在“慢”的时候,不能放任自己停下来,在本该拼搏的青春年华,不能漫不经心、得过且过。正如哲人尼采所说,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爱拼才会赢。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工作不是等来的,如果不能一步到位,“慢”一点也许无妨,但“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不盲目依赖、不无谓等待,积极设定职业目标、提升技术本领,积蓄能量、奋力拼搏,这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