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500年古城重生 被誉中国唯一水上漂古城
□记者李欣王悦生陈海峰文首席记者陈晓东摄影
核心提示|1月14日,是商丘籍编剧李海江的生日,已定居北京的他,特意重回商丘归德古城看望老母亲,也为了看看这座城的变化。这里,曾是他事业起步的地方。
开着崭新的奥迪车,穿梭在古城稍显破旧的街巷中,李海江心生感慨:与国内知名的平遥、大理、凤凰等古城相比,归德古城的文化底蕴毫不逊色,但长期以来,却如一位大家闺秀,躲在深闺人不识。
为再现归德古城曾经的壮丽风貌,最近,商丘正在对其进行系统改造,这座建成已500多年的古城,即将迎来一场涅槃重生。
除了商丘,我省的洛阳、开封也在进行古城改造和旅游产业再造。在古城改造浪潮叠起的背景下,如何避免改造陷入“千城一面”,留住古城的乡愁,成为洛阳、开封、商丘以及国内众多城市在古城改造中,急需思考的深刻命题。
反差|城外风光美翻天城内拆成一片片
在百度卫星地图上,可清晰看到,归德古城“外圆内方”,像一枚古钱币,镶嵌在黄河故道边。从南城门拾阶而上,登上8米多高的城楼,向城外望去,湖水天色,小岛拱桥,美不胜收。
但是,走进城内,映入眼帘的是大片房屋正在拆迁,砖石瓦砾堆积在路边,在网上,有人调侃,现在的归德古城内,像是在拍战争大片,甚至有点像地震灾区。
当地人介绍,归德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即1511年,是国内唯一一座“城郭、城湖、城墙”保存完整的城池,古城内纵横分布的93条街道,,格局很讲究。可以说,这座城的区位地理条件,在国内众多古城中,是先天优势比较好的,其商业发展也曾历经辉煌。众多专家考证,归德古城所在地,是中国商业文化的起源地:3800年前,商汤的七世祖王亥,从这里出发,赶牛拖车,开启了“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易时代。但是,现在古城内的临街商铺,虽然鳞次栉比,但大都门店破旧,门店外悬挂的旗帜,颜色尺寸不一,不伦不类地飘在风中,与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显得另类、扎眼。
“在城里转了一圈,连个当地特色小吃都没吃到。”一位曾到归德古城旅游的大学生,在网上这样讲述自己的游后感。
短板|宣传挖掘稍欠缺古城美名没远扬
“归德古城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现在知名度不高,主要是挖掘和宣传不够。”说起归德古城,定居北京的编剧李海江心情有点复杂。
古城北门往南200多米,有个闹中取静的小院,是李海江曾经工作的地方。这里保存着“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的“壮悔堂”,走进小院,可见青砖绿瓦,门窗圆柱,算是古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之一了。
如今,逢年过节,李海江仍会回到古城,生活一段。他介绍,这座城在历史上人才辈出,从中走出的尚书、巡抚、总兵等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有十多个,当时民间曾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说,但现在却稍显没落,游客稀少。
尝试|欲要扩大知名度曾经引进洋明星
虽然现在知名度不高,但为扩大归德古城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商丘曾做过很多尝试。几年前,著名“洋笑星”大山,被聘请为商丘的“古城形象大使”。
1922年,加拿大多伦多圣保罗教会一对热血沸腾的青年夫妇,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辗转来到了当时位于归德古城内的圣保罗医院。男青年被中国人称为“饶大夫”。三年后,饶大夫一家离开了战乱中的中国。饶大夫夫妇,就是大山的祖父母。在大山还没懂事前,祖父母就先后去世了。父母经常对大山说起祖父母在中国的经历。1988年,大山来到中国,因听说爷爷工作的地方叫“归德教堂”,便托人四处打听这个地方。
后来,几位中国专家告诉他,河南商丘在古代曾经被叫做“归德府”。2001年,大山在央视录制一档节目时,谈起归德古城内的圣保罗医院以及他的爷爷“饶大夫”,话到情深处,泪眼迷离。
随后,大山多次来商丘归德古城寻根。原来的圣保罗医院,成了现在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如今,在商丘艺术博物馆内,仍保存着大山爷爷的老照片,还有大山模仿爷爷,在古城内同一地点拍摄的姿势相同的照片。
抢救|断壁残垣今犹在整治修缮救古建
“归德古城内的四合院等古建筑,很多已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如不抢救保护,这些文化符号将很快淹没在岁月的风尘里。”曾有当地学者这样呼吁。
记者到访时,正赶上城内很多古建筑正在抢救性修复。
商丘古城改造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自明朝中期归德府古城建成,至清朝晚期,古城内走出了众多达官显宦,也涌现出不少富商大贾,逐步形成了所谓的“八大家、七大户”,这些富商大户家族留下的民居四合院,颇具中原宅居特色。目前,古城内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宅邸民居,有40余处,其中,陈氏四合院建筑群,就是颇具特色的一处。
位于古城内小隅首东二街路南的陈氏四合院建筑群,是侯方域的门婿、清初诗人陈宗石及其后人的府邸,这些宅院建于明末清初,规模较大,整座陈家大院全盛时,共有房屋33座、120余间,占地1万余平米,颇具中原地区四合院的艺术魅力。但是,历经战乱兵火、天灾,这些古建筑正在慢慢锈蚀、消失。“因为年代太久了,如果不抢救修复,这些四合院恐怕就不复存在了。”商丘市睢阳区文化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陈氏四合院目前保存完好的院落尚有6座,其余很多只剩残垣断壁。
困境|民房破败无颜色新居初定已开工
去年12月8日,历经波折,《商丘古城旅游区归德府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终于通过专家组评审,商丘古城保护建设掀开了新篇章。
但是,与抢修保护古建筑同样重要的,还有在古城内生活的3.8万人的搬迁。如何在古城改造的同时,把这些居民安置好,改善其居住生活条件,成了一个无法忽略的难题。
走访中,记者发现,归德古城内的民房拥挤,一些居民私自搭盖的房屋年久失修,破旧不堪。
曾在古城内租房生活的80后青年陈博说,古城内的电压不稳,每到夏季用电高峰,跳闸停电成了常事,每逢雨天,下水道会冒出来污水,“古城内的公用厕所都是旱厕,上厕所要排队,城内的居民很多都希望搬出去住。”
今年80岁的孙明方,满头白发,每天下午,老人都会搬着一个小凳子,来到古城的南门外,与几个老伙计聚会聊天、晒太阳。听说政府要把城内的大部分居民搬迁出去,老人家脸上写满了疑惑,“搬出去也行,但先要找好住的地方啊。”
“古城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房用地,已经选好址了。”商丘市睢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期安置点的安置房建设已开工,总占地648亩,计划建筑面积116万平米,可安置居民近8000户,此外,位于信华城南侧,还有一块古城棚户区改造安置用地,占地约3000亩,正在编制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求变|浴火重生欲换颜特色天成顺自然
古城改造,钱从哪里来?据介绍,归德古城改造,坚持政府主导与吸收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比如,在古城规划编制、居民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由政府主导,其他建设项目,则交给市场运作。
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对古城棚户区改造的21亿元贷款计划,已顺利通过,亚洲开发银行1.5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也已列入财政部预算,浦东发展银行10亿元的贷款计划已经通过。
此外,睢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还有多家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归德古城改造表现出浓厚兴趣。
记者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古城改造浪潮,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争议和负面效应。很多古城改造陷入“千城一面”的怪圈,商丘归德古城的改造,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古城改造规划,主要突出古城的文化和水上城的特色。”商丘市睢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0年,商丘就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商丘古城旅游发展规划》,随后,又委托同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院编制了《商丘古城旅游区归德府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概念规划》,总的改造理念是“顺应自然、延续文脉、修旧如故”。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师张研奇,曾撰文称,在中原腹地,很多城市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如郑州着力打造商文化,开封打造宋文化,商丘古城不能为了开发而开发,应突出特色,把明清古城打造成自己的品牌。
(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