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趣致微 厚长受之助”—访互助路小学校长张严明
中原网讯 (记者 娄松 实习记者 赵迪) 有人说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小学生更要打好基础,他却说我们希望孩子是快乐的,学习也应该是有兴趣地学,快乐地学;有人说老师怎样教,学生就应该怎样学,他却说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愿意怎样学,怎样学有效果,老师就要怎样教;有人说教育就是将知识炒熟了倒给学生,他却说知识是一定要传授给学生的,但仅仅“炒熟”是不够的,更要“炒得好”,“炒得香”。他就是郑州市互助路小学校长张严明。
丽春五月,记者走进了生机盎然的互助路小学,见到了笑容可掬的张校长。在采访开始之前,张校长的身影一直穿梭于一叠叠的文件之中,步伐匆忙而从容,他亲切爽朗的笑声也使整个采访过程的气氛变得和谐融洽。
“趣学”助“厚才”,塑造别样办学理念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过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爱因斯坦也认为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互学趣致微,厚长受之助是我们的办学理念,有些拗口但也最能代表我们对孩子教育的追求和目标。” 紧接着张校长言简意赅地说道,我们希望孩子是快乐的,学习也要有兴趣地学,快乐地学。同时,通过师生相助,生生相助达到学习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办就办有灵魂的教育。
着力打造校本课程,把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化一直是张严明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不断研究开拓的方向。提及此,张校长兴奋地指着厚厚的一叠表格向记者说道:“这些都是老师申报校本课程的表格,你看,有体育艺术,文明礼仪方面的,有阅读写作以及趣味数学方面的,细分下来有一百五十个左右的课程呢,老师对校本课程研发的积极性很高,学生们的反响也很强烈。” 紧接着张校长话锋一转,“每个老师都申报课程,但不是每个课程都可以开,我们一方面要考察老师的课程开发成果,一方面要调查学生的意向,还要权衡所开课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最终有学校选定开设课程,最大限度地以学生为本,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参与活动,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的同时快乐地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张严明校长提到的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进行实施的。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亲身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初步具备科学的态度和精神,逐步提高自身在实践,探究,发现,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三化”是什么?“三品”又是什么?面对记者的疑问,张校长耐心解释:“三化即绿化,美化,文化,绿化是指育人环境要优美,学生在优雅安静,书香浓郁的环境中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成为辅助优势。美化的层面就更深一些了,不仅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更应该在学校打造教育类景观,比如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为孩子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最后,文化要求我们拥有自己的学校内涵,学校内涵发展了,办特色学校就有了基础。三品教育则是对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要做有品位的老师,办有品质的教育,打造品牌学校。其实要想把‘三化’和‘三品’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在课程上面苦下功夫,使咱们的学生能够从课程上收获知识,能力,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据张严明校长介绍,不同于初高中,所谓小学教育的成功更多的是搞好孩子的养成教育。比如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孩子正确的道德观,训练孩子掌握基本的能力,这些都是在小学阶段需要去完成的。张校长的一席话说出了小学教育的精髓,也说出了互助路小学未来发展更为广阔的前景和希望。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