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均等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是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制、运行机制的总称。“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河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以创新发展谋新篇。创新是推进河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第一动力,以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创新,用创新理念推动河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载体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衔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索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整合河南公共文化服务数据资源,加快“文化河南”云平台建设,让河南人民在“云端”上尽享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建设,载体建设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文化是通过有形或无形的载体得以呈现的,利用好“互联网+文化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以协调发展共赢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一脉相承,即着眼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补齐短板,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利用好现有的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利用河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人才、形态、品质的优势,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特殊群体倾斜,向外来务工者、残疾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三馆一站”的作用,建立标准化文化服务机制,形成文化配送服务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探索实现共建共享的方式和途径,完善城乡联动机制和城乡帮扶机制,真正建成互联互通、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绿色发展弘扬生态文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以培育绿色生态文化理念为重要取向,坚持可持续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作为未来5年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真正嵌入绿色元素,搭建好绿色文化建设平台,弘扬生态人文精神、绿色文化生活方式,提升文化品位。开展绿色文化创建活动,消弭“低俗、媚俗、庸俗”之风,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绿色文化市场,加大文化治理力度,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图书音像等的综合治理。开展“美丽乡村,文化乡愁”农村文化品牌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绿色文化作品,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绿色生态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以开放发展扩大人文交流。文化的魅力在于包容。以开放理念统筹推进河南公共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服务,建立起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家园。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提高河南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增强河南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文化的特性是开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河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引进优秀文化文艺产品,汇聚文化正能量。积极打造各级文化传播平台,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提升河南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以共享发展惠民生。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共享发展理念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落到实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多元化、社会化、数字化、现代化为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城乡文化均等化发展,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河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人人共享的新格局。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扶贫工作力度,让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我国文化发展成果。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群众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就会产生更大的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成果,增强“四个河南”建设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