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Council:又到年终季,北上广你还呆得住吗?
2015年只剩下10%左右的时间了!不管北上广相不相信眼泪,对很多人来说,眼下又到了是一个感性梦想与理性思考在进行激烈交战的关键时期。应届生要就业,跳槽者再择业,要不要留在北上广,成为一个选择起来比以往更加棘手的难题。
以往说起一二线城市的区别,似乎公认是“一线机会多压力大、二线赚得少过得爽”,但如今,情况有了新变化。一线城市依然难混,而二线城市的竞争程度已超一线。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做出哪种选择,活得都不容易。
一.二线城市居然比一线城市竞争更惨烈
智联招聘今年10月发布的《2015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显示,中国市场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非常之高,平均为35.4人竞争一个岗位,在今年一季度时这个数字还只是26.1。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二线城市竞争反超一线城市。
从各城市竞争指数(竞争指数=简历投递量/职位量)来看,沈阳以57.6的竞争指数高居榜首;其次是成都,竞争指数为54.2;深圳以53.1的竞争指数位居第三。传统观念里的“悠闲城市”成都、苏州、西安、南京都进入前十,北京仅位列第9,上海仅排第18名。
在平均薪酬方面,全国平均薪酬6700元,北京(8894元)、上海(8601元)、深圳(7622元)排在前三,优势明显。
可见,如果没有一定专长和人脉资源,在二线城市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但是反过来想,随着北京等特大城市不再定位自己为“经济中心”,一些产业向外地转移,一二线城市的原有格局也有望打破。
二.一线城市并非遍地黄金
几年前在年轻人中就开始发酵的“逃离北上广”行动,并没有让一线城市的竞争压力减轻分毫。有受不了家乡小圈子文化和无所事事又重返北上广的,更多的还是前仆后继来寻梦的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当初的热血小鲜肉们遇到的麻烦事儿也越来越多,不得不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从目前正在各高校展开的校园招聘情况来看,今年进入校园招聘的企业数量虽然相比往年没有减少,但是提供的岗位数量相对减少了。三大互联网巨头BAT更是都暂停了大规模社会招聘。资本寒冬必然带来工作机会的缩减,仅凭一腔梦想和激情,是没法战胜残酷现实的。
当然,如果你选择自主创业,在北上广发展目前还是有绝对优势的。不差钱不缺人,虽然成本贵,但如乔布斯所言,一个顶尖牛人能顶50个普通人的工作量。虽然责任心必须有,但站在行业风口的意识和视野更为重要。
三.特大城市的落户政策在收紧
2016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770万人!与此同时,因为北上广深这种特大城市多年来畸形膨胀产生的“城市病”,使得领导层下决心要严控特大城市规模,逐步收紧落户政策。
以北京为例,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最近证实,北京市常规引进的户口指标将逐年压减,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引进指标不超过9000人,2016年的指标只会少不会多。海归人员要落户也难上加难。
一纸北京户口造成的外地人生活不便因素在增加。不但买车买房上遭遇不同待遇,从2014年开始,非京籍学生遭遇了严格的入托入学门槛。则被允许在北京参加异地高考的非京籍学生,只能选择高职学校。生活前景困难重重,也导致不少人灰心丧气、只得返乡。
对于那些没有户口指望或者烦恼的已就业人群来说,现在正是重新调整职业规划的跳槽季,继续留在北上广,还是趁还没成家立业及早抽身,转战家乡或其他更宜生活的二线城市,似乎比以往更难抉择。
主演《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上海人马伊琍在新浪微博说:“我去北京为了挣脱熟悉的环境,直面真实的世界,你是为了什么?”
网友留言:“在拥挤的人群中苟且地活着。但从不失去寻找希望的路口。”
“还在坚持,在麻木之前,找到出路……”
即使不赢,也让会你刻骨铭心。不论选择如何,年轻人加油吧!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