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
通过扎实推进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机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农机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成效明显。现就推进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一些做法进行汇总,和大家共同商榷。其主要做法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条主线,创新三种方法,完善四项机制,做好五项工作。
(一)一个中心。以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筛选、推广主导产品和主推技术,培育一大批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农机科技示范户,建设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两条主线。牢牢抓住提升农机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这两条主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劲头,扎实开展农机推广工作。
(三)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多年实践及专家指导,逐步形成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集成,制定了《南乐县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玉米机械化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要点》《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标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指导我县农业生产。二是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的协作。承担了濮阳市科技局、市农机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濮阳市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集成研究实验示范区。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梁中喜、胡占菊,濮阳市科教科科长、高级工程师樊伟,南乐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张春义,共同负责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研究在生产中农机、农艺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处理工作。三是支持多元农机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机化技术推广。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指导、农民培训、农机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机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支持农业科研单位与我县共建等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形成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农机推广新格局。
(四)四项机制。一是完善工作责任制。根据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制定具体目标、任务、分阶段组织实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二是完善专家技术负责制。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确定上,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优势;在技术方案的制订上,依靠专家组的力量。三是完善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责任制。我们高度重视示范户的遴选和培育工作,技术指导员做到了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同时,把培育示范户列入农机技术人员公益性服务合同内容和考核指标。四是完善科技示范户和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制。要求每个科技示范户联系周边20个农户,主动传播科学技术。利用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五项工作。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信息观、价值观、人生观、服务观“四观”教育,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切实提高推广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履职尽责本领,推动农机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我们明确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对要做的工作制定年度推广指导方案,编制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明白纸,举办农民田间课堂,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工作。通过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宣传,玉米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等,我县玉米机收率达到了73%。三是培育农机科技示范户。围绕遴选确定的主推技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遴选培育一批服务能力较高、管理较规范、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科技示范户,通过他们带头使用新技术、新机具,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四是建设农机试验示范基地。围绕我县农业和农机化发展需求,按照主推技术为主、多种示范、高规格、严要求、可持续的原则,重点建设一个实验示范基地:张果屯镇丁庄村玉米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农机技术人员、农机大户科技培训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培训基层农机技术人员。为加强广大农机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采取集中培训、实地培训、网络书屋等方式,进行分层次、分批次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农机技术人员提高了业务技能,增强了我县基层农机推广队伍为农服务的能力,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同时,鼓励农机技术人员参加高学历教育,加速优化基层农机技术人员知识结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