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银行个人借记卡最多办四张 扫描他国如何管理借记卡

17.03.2016  09:43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在这样一个刷卡消费的时代,相信每个人打开钱包都会有一连串儿的卡:会员卡、工资卡、信用卡、借记卡……银监会网站近日发布通知,同一商业银行同一客户原则上不得超过四张卡。

  银监会之所以限制个人开卡数量,是因为电信诈骗的最终结果通常都是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某个账户或某张银行卡。在此之前,由于允许一个人办理多张借记卡,一些不法分子就从他人手中购买闲置银行卡,用于销赃。监管部门强化银行卡实名制的同时限制开卡数量,有利于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在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当地银行是不是限制个人开办借记卡?借记卡是不是也存在电信网络犯罪的隐忧?

  《中国日报》亚太分社记者李涛介绍说,在香港,一个人想办多于一张的借记卡可不是那么容易。以中银香港为例,每名客户一般只能用自己的证件申办一个户头,而每个户头可以对应申请一张提款卡,也就是内地常说的借记卡。不同的户头功能不同,高级一点的户头可能包括该客户的多种外地户头,以及证券账户等,但是银行对应的也只会发一张借记卡给客户,如果客户实在想要办理多于一张的借记卡,需要亲自去银行申请。银行客户主任会询问原因,并定夺是否予以批准。一般来说,一个借记卡往往可以处理所有问题,所以客户多张借记卡的申请往往难以通过。现实中,少有客户真的会在同一家银行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户头。虽然香港的银行并没有表示为什么不愿意给客户办理多个户头以及借记卡,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防止客户因为拥有多个户头而更容易遭遇被盗等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别有用心的客户利用多张借记卡,进行非法活动。

  美国观察员庞哲介绍称,美国人每人也只能办一张借记卡。美国消费者的借记卡一般都是自己银行账户的缩影,所以一个银行账户就只有一张卡。如果客户申请第二张卡是同一个账户,前一张卡就一定会被注销,主要是保护消费者和银行的资产安全。美国消费者一般情况下不会用借记卡,除非是没有信用卡的人。从银行角度,借记卡鼓励消费者在手续简便的情况下,增加消费支出,但银行不会因为消费者使用借记卡而增加任何额外利润。美国消费者保护协会呼吁消费者不要使用借记卡来购物,特别是不要把借记卡号轻易地在公共场所进行笔录。借记卡如果被盗窃,罪犯就可以把账户的所有存款全部清理光。保护机构也不提倡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使用借记卡。另外,保护自己的方式还有使用网络银行服务,常常上网查看银行账面记录,及时发现异常现象。最好与银行往来的都是电子通讯,而不用借记卡、用卡号、用纸张通讯的方式,以防遗失。银行常常教育消费者如何识别电子邮件的欺诈现象,以防在邮件中受欺诈。

  德国观察员薛成俊表示,在德国由于办理借记卡的门槛很高,有人甚至没有一张借记卡。借记卡是收支账户或转账账户的标配,不需要特别申请办理。难点是到银行开户不那么容易,除了身份证、户籍登记证等有效证明外,很多银行还要求申请者提交收入证明。由于有较高门槛,导致德国一些人如流浪者、难民申请者等没有收支账户,也就没有借记卡。据统计,德国大约67万人还没有银行账户。针对这一状况,德国于2015年出台了一部有关银行帐户的新法规,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根据该法,每个生活在德国的人都有获得账户的权利,各银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慢慢地,借记卡像身份证一样普及到每个人。

  因为德国、丹麦等一些国家的大趋势是去货币现金化,将来借记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当然就涉及到安全问题。通常情况下,借记卡只限于个人使用,不得转让或者借用。使用借记卡支付时有两种安全措施:一是持有人签名,收银员与卡上签名进行比对;另一种是输入四位数密码。借记卡全部实现了磁条和芯片双保险化,以最大限度保证卡的使用安全。尽管如此,诈骗问题也时有发生,主要就是卡片伪造和黑客盗取用户信息,而由于德国严格的电信法、数据保护法、消费者保护法等法规,个人信息如电话号码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不会被轻易泄漏给第三方,所以简单初级的电话或短信诈骗等,在德国比较罕见。

  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透露,一般澳大利亚当地人至少都会有一张或者一张以上的借记卡。但是,在同一个银行,借记卡通常只有一张。根据最近的统计显示,澳大利亚使用信用卡的比例增长有限,但申请借记卡的人数比例却一直有所上升,这说明澳大利亚人在近年消费观念中,更加保守和更依赖现有资金进行消费,而不是盲目透支。澳大利亚银行开户和申请借记卡都是实名制,对于个人开的不同账户,通常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在澳大利亚使用多张借记卡转账,化整为零实行电信诈骗的几率并不大。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澳大利亚人口只有两千多万,相对来说人口较少,银行也更容易管理,出现大规模电信诈骗的可能性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