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亚抽检“100%不合格”?称因为证书问题

26.07.2014  18:22

近日,一则关于卡地亚珠宝陷“质量门”抽检100%不合格的消息被媒体和网友们广泛传播。该消息最先起源于浙江省工商局的一个抽检报告。相关结果显示,标注“卡地亚”品牌饰品抽样5批次,不合格5批次,均为珠宝玉石。随后,有媒体整理了近年来公开报道中出现的卡地亚的质量问题,卡地亚的“质量门”事件愈演愈烈。

对此,卡地亚颇为委屈,其相关声明和回复表示,抽检“100%不合格”主要是“证书不合格”,“由于工作失误,我们未及时按照部分省份的要求为个别珠宝作品申请珠宝鉴定证书。目前我们正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内部核查。”卡地亚还强调,“所有相关作品均无品质问题”。

此次“质量门”事件,到底是有的放矢还是小题大做?业内人士和网友们进行了热烈讨论。

起源:抽检结果显示5批次全部不合格

关于卡地亚的“质量门”事件,最先起源于浙江省工商局的一个抽检结果。相关结果显示,标注“卡地亚”品牌饰品抽样5批次,不合格5批次,均为珠宝玉石。不合格的主要项目为“标识中的‘质量’、‘证书’,判定标准为浙江省DB33/206-2013《珠宝玉石饰品标识》”。

相关报告中举例,如“杭州湖滨国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品牌为“卡地亚”的“950铂金钻石戒指”产品,未提供有效的第三方且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所出具的鉴定证书。甚至有的经营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销售的饰品是否合格。

卡地亚的相关产品在国内卖得并不便宜,产品抽检居然“100%不合格”,有部分媒体针对卡地亚珠宝质量问题展开相关报道,并整理公开报道中的几个关于卡地亚品牌的质量受质疑事件,譬如:南昌市消费者雷先生花费18万余元购买卡地亚男士腕表,佩戴不到2个月,手表把头脱落。为此,雷先生找到卡地亚腕表专柜要求退货。经协商,对方拒绝退货,仅同意有偿维修。

发酵:卡地亚未及时回应被指态度傲慢

对于相关质量问题,不少媒体曾向卡地亚方面求证,然而并未得到及时的回复和公开表态,于是一场关于卡地亚质量差且态度傲慢的言论开始在网上流传。卡地亚“质量门”事件持续发酵,甚至一度演变为对国际奢侈品大牌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差的声讨。

知名奢侈品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确实近几年来在中国曝出的奢侈品质量问题特别多,无论是在珠宝行业还是在服装、箱包这个领域,投诉量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在这样的初级市场和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利润率是最高的,所以它为了在这样的市场快速赚钱,所以他们会快速地推进他们的销售网络。在扩张市场的过程中,产品量的加大就很难像以前那样去保证产品的质量。

“现阶段,在消费者没有其他渠道可以了解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相关部门的抽检给消费者提供的参考意义还是很大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奢侈品分析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态。

也有网友表示:希望你们不要让消费者失望,有错误要及时更正。卡地亚平时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态度高傲也是使今日的“质量门”尴尬的原因之一。奢侈品牌质量要有保证,售后服务也是,不然客户终将对品牌失去信任。

企业回应:不合格只是因为证书问题

原本只是证书抽检不合格,最终演变成一场被业界关注的“质量门”事件,卡地亚的相关负责人对于事态的发展也颇有些无奈和委屈。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珠宝检验确实有一个国标,但国标并非强制,部分省份要求申请当地证书。我们一般都会申请当地的证书,但是这次是我们疏忽,没有申请浙江的证。浙江抽检证书中提到五批不合格,因为这五项产品都没有申请当地证书。”

卡地亚对外发布相关声明也表示:“卡地亚一定规格的作品均获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美国宝石研究院(GIA)签发的证书,并且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申请和获得相应的国内质量证书。遗憾的是,由于工作失误,我们未及时按照部分省份的要求为个别珠宝作品申请珠宝鉴定证书。目前我们正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内部核查。”

对于相关公开报道中提及的质量和售后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卡地亚十分重视售后服务。现在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售后服务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卡地亚产品在免费维修期内只免费维修由于非人为及非外力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

她举例,南昌雷先生购买一款腕表,由于“表冠可拨出”到店铺要求退换货。经过维修中心技师检测,腕表受到外力严重冲击,表壳严重磕平修复需要补金,腕表需要全面保养服务,由于是客人使用不妥不在保修范围内,因此需要自费修复腕表。经沟通,顾客最后接受了全面保养服务报价,卡地亚还提供了免费的修复表壳、补金和表壳抛光服务。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回看浙江省工商局对卡地亚相关质量问题的点评——由于大部分消费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无法自身完成珠宝玉石饰品的鉴定。缺少合格证书,消费者在购买饰品时也就难以得知是否合格。因此,消费者在购买价格较高的饰品时,饰品附有第三方且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所出具的鉴定证书将有利于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合格主要是证书问题,而非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但是此次事件为何最终演变为广受关注的“质量门”事件?企业还需要审慎思考。

■网友点评

@Gaoming高明:中国的不合格产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质量不合格、标示错误或不合规、未获取相关证书等都是不合格,此广义不合格也。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包括非专业媒体看到“不合格”三个字想到的就是狭义不合格——质量不合格。

@hubo的小窝:请回复消费者的相关投诉结果,让大家看到作为一流品牌的诚意!这样不疼不痒的公关危机处理方式,不像是有水准的公司作为!

@小舟大航:近些年来,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和开店速度可以用“疯狂扩张”来形容,但扩张的背面却不是与之“高大上”形象相符的质量,而是“粗放”的代工生产,缺失的售后服务和让人越来越失望的公众形象。“卡地亚”们伴随着中国人富起来的腰包养肥了自己,但若不自我革新,怎么跑赢新的消费时代?

@天真看世界:卡地亚“质量门”并不是偶然,也不是独例。个人认为责任须一分为二——企业和消费者。有几个人购买时看中的是她原始的设计理念,了解品牌的诞生初衷,甚至是每一款设计背后的故事。“财富标签”是绝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简单说就是——不识货。当然,这些大牌被潮水般的购买者冲昏了头,面对区别过去的巨量需求,“萝卜快了不洗泥”想必也不难理解。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