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理工学院: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22.10.2018  18:55

  南阳理工学院根植地方、面向产业、深度融入,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1个目标,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社会贡献力为根本”3项原则,深入实施校企共同“完善顶层设计、组建专业集群、修订培养方案”等9项措施,构建形成了全方面全过程深融合的“1+3+9”协同育人新机制,全力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共同完善顶层设计。 通过邀约地方政府、产业企业以及业界的专家学者,反复商讨论证,进一步健全了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立本、立真、立特、立新”;办学定位是“应用型、地方性、服务型、开放式”;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人才,服务区域发展”;服务面向定位是“植根南阳、服务河南、面向全国”;学科专业建设定位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区域产业需要,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做强传统工科,发展新兴工科,做优特色学科”,为南阳理工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共同组建专业集群。

  

  共同组建专业集群。 坚持“凝练特色、强化应用、亲近产业、服务地方”的专业建设原则,围绕服务南阳全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中原改革创新活力城、仲景健康城等发展战略以及支柱、新兴产业需要,大力推行专业建设“大舰战略”,着力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巩固和发展现有重点学科,培植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首批整合打造了先进装备制造、信息光电、仲景医药等六大专业集群。

  

  共同修订培养方案。 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面向产业、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凸出应用、强化实践、注重能力”的原则,共同编制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基本要求,以职业标准为参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各模块各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对企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共同开发应用课程。 按照“平台+模块+方向”的课程结构,积极探索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入落实校企双主体育人,将课堂移到企业、工程实景引入学校;把行业的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案例有机融进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新课程;大力开展项目式、任务式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近年来,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课程320余门,共同开发新课程15门。

  

   共同推进创新创业。 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校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土壤,引入SIYB创业教育体系,共同筑牢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夯实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深入开展。

  

   共同建设教师队伍。 致力于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总计聘任260余名行业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到校开展学术报告,指导学生实践训练活动等;强化校内教师队伍“双师双能”建设,累计选派169名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共同构筑育人平台。 先后共建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省级重点实验室、工业微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优质科研育人集聚平台。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了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校企投入价值1200多万元的设备和设施;与九州通共建了“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与省内外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了12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部分实践教学基地已发展为“五合一”基地。共建了“宇通重工班”“二机国贸班”“上海理光班”等30余个校企合作订单班。

  

   共同评价办学质量。 邀请行业企业人员介入、参与人才培养环节,模拟真实生产环境或直接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实训,提升学生应用能力;遴选部分专业,将毕业答辩设在企业,由企业进行考核;由第三方评估机构为主,评价办学质量,共同编制办学质量年度报告。

  

  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服务。先后为南阳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革新、改造、新产品170余项,荣获省、市成果奖励200余项。

  

  (南阳理工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