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水源地的“绿色”崛起

19.03.2015  13:01

山茱萸生态示范基地

      □南阳观察记者李铮刁良梓本报通讯员王保刚

      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市湾桥镇调研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河南团提交两件建议,其中一件就是关于建立南水北调总干渠沿线水质保护长效机制的建议,南阳作为水源地如何织就生态屏障、加快绿色崛起成为舆论焦点。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陶岔渠首,放眼干渠两岸,满目苍翠,林木郁郁葱葱;淅川丹阳湖湿地公园和白河湿地公园内,更是游人如织,他们垂涎着绿意,忘了归途。

      南阳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1246公里的干渠将南阳和京津冀地区紧紧连接起来。

      “搞好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保证让京津冀人民用上优质纯净的丹江水,是南阳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3月10日,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南阳以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为统揽,把打造绿色水源地作为重要目标,构建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25%,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丹江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二类以上标准,实现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2020年绿色南阳目标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全市一半以上的国土被森林覆盖●林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实现农林牧“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一 高端规划先行 生态屏障呵护一江碧水

      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作出了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举措,提出建设源头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构建中线生态走廊的战略部署。

      南阳市主要领导当时就做出论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在生态,重点在造林。只有搞好水源地生态建设,绿化好源头生态环境,打造清水走廊、生态走廊,才能确保丹江水库供水能力、确保水质永续安全。

      2013年11月,南阳聘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市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林业建设规划》正式出炉,围绕渠首水源地和输水干渠,突出“一廊、二网、三区、四体、多元”林业布局,构筑点(渠首)、线(干渠)、面(水库)相结合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林业体系,规划到2020年,投入资金23.5亿元,完成造林200万亩,全面绿化宜林荒山,高标准绿化干渠两侧,森林蓄积量达到101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2.9%以上,最终绘出“林水相依、绿景镶嵌、珠联玉带、人天共融”的美丽生态画卷。

      据南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南阳把干渠生态防护林带作为生态绿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干渠两侧按照100米宽的标准规划造林,采取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与地被植物相搭配,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步伐。目前共完成造林34471.7亩,造林成活率达92%以上,集景观效益、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廊道呼之欲出,多次受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渠首及水源地小流域被誉为水源地水质、岸体的核心保护区和第一道生态屏障。2014年,南阳在丹江口水库外围重点建设了环库生态隔离带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完成环库生态隔离带造林5.17万亩;在西峡、淅川、内乡三县河流源头和两岸汇水区及库存塘周围进行水源林建设工程,完成水源涵养林工程13.7万亩,增强了生态防护功能;在其他地区开展森林提质增效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完成中幼林抚育35.9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7万亩,石漠化治理3300亩,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同时,积极申报渠首国家湿地公园、淅川猴山省级森林公园,不断扩大森林湿地公园面积,加强湿地修复与保护……

      相关数据表明,南阳去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0平方公里,建设坡改梯12万亩,修建小型水保工程1万余处,新增水保林15000公顷,人工种草850公顷,林草覆盖率由47.3%提高到62.5%,实现生态修复面积59000公顷。(图为界岭披新绿 张兴茹摄)

      二 创新造林机制 生态长渠成为亮丽风景线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全长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国内外各大媒体齐聚淅川陶岔渠首共同见证这一神圣的时刻,不禁为绵延千里的干渠两岸的美景惊叹,“前后不到一年,渠首两岸已经绿意葱葱,不得不为南阳各级干部的务实作风点赞!”新华社一位记者这样赞叹道。

      据南阳市林业局局长汪天喜介绍,为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南阳市各级领导集思广益,创新造林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并把水源地生态林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之一,市县乡三级建立水源地生态林建设领导小组,年初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检查考核,兑现奖惩。

      “过去都是政府投资购买树苗,花钱雇人种树,只管种不管活,结果是年年忙种树,年年难成林。”方城县林业局一位老同志曾这样慨叹。

      为加快推进水源地绿化工作,南阳市创新造林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明确干渠沿线造林占用土地要全部采用租用的方式,由县(区)政府(管委会)统一承租,然后由县或乡镇政府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统一对外发包,返租给企业或大户造林。各县(区)政府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做好造林用地征租工作,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截至去年10月底,干渠两侧年度造林用地已全部调整流转完毕,有137家造林公司、大户参与承包投资造林绿化。同时,各地借集体林权改革东风,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盘活造林建设资金。

      在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生态林建设的同时,南阳市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生态廊道建设资金投入。南阳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王东升拿给记者的一份清单上显示:2014年南阳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绿化进行以奖代补;淅川县拿出1300万元,用于造林绿化和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方城县对造林用地按照每年每亩800元进行补助……南阳市各县(区)、乡镇共投入财政资金1.519亿元,造林公司、承包大户共投入3.8亿元,用于干渠生态廊道建设,确保一次成林,一次成景。

      “要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廊道建成生命之渠、生态之渠、文化之渠,建成南阳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穆为民多次在督察会上叮嘱。

      南阳市林业局副局长齐宗俭说,为提高造林成效,市、县林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分包县(区)、乡镇,深入造林一线,第一时间进行技术指导,严格按照省造林技术标准和规程,坚持县设计、市审定,经批准后方可施工,同时严把栽植质量关,做好除草、浇水、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最终造出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成效好的生态精品工程,引得社会纷纷点赞。

      相关数据表明,南阳市森林覆盖率由1990年的22.1%提高到35.25%,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荒山造林绿化先进市”。

      (图为与牛共舞 张金敖摄)

      三 绿色产业华丽转身 走出“生态”与“富民”双赢之路

      一望无际的竹柳,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的湖桑……3月9日,记者沿丹江而下,成千上万亩生态农业基地点缀两岸,绵延成一道生态屏障,默默护卫着一江清流永续北送。

      南阳市市长程志明说:“南阳,作为生态富集区和敏感区,肩负着既要保生态、保水质、保粮食,又要保发展、保稳定、保民生的“双重责任”。面对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考题,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环境大局观,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建生态屏障、保水质安全、促绿色产业、惠库区民生,让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有力推动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建设。”

      据了解,为加快水源地生态经济林建设,南阳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先后出台了扶持竹子、茶叶、金银花、核桃、石榴等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意见,配套实施政策支持,并整合涉农项目重点支持林果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增强生态建设能力。仅仅一年多时间,南阳生态产业异军突起:西峡县10余万亩猕猴桃基地,亩均效益1万元以上;内乡县优质薄壳核桃发展势头迅猛,已建成4个万亩、6个千亩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面积达到8.2万亩;淅川县先后引进49家企业,承包荒山20余万亩,累计吸引社会资金3亿多元,发展毛竹、茶叶(油茶)、核桃、软籽石榴等生态产业7万多亩,该县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柳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玫瑰连片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种质基因库、我省最大的湖桑种植基地……

      目前,渠首及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林面积达到98.6万亩,猕猴桃、山茱萸、金银花、柑橘、湖桑、茶叶、核桃、花椒等高效生态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山区农民人均收入的65%以上来自林果业。

(图为石门湖春色秀 吕建廷摄)

      ▶▶相关链接

      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林业体系

      渠首水源地涵盖淅川、西峡、内乡、邓州4县(市),输水干渠穿越淅川、邓州、镇平、卧龙、宛城、方城6县(市、区),总面积7241.46平方公里。

      一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越区域组成绿色生态景观的主轴线。

      二网:以丹江、淇河、鹳河三条河流为骨架,以丹江口水库为重点的水系林网;以G40沪陕高速(宛坪段)、G55二广高速(岭南段)、312国道、209国道和规划中的内邓高速、三淅高速(S59)为骨架的道路林网。

      三区:湿地保护区、水源林保育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渠首水源地的核心生态保护圈。

      四体:加强林业生态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基础支撑能力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多元:指多个林业建设单元,包括绿色家园建设、主题公园建设、水源林保育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和绿色产业园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