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气象服务惠“三农”

28.07.2016  18:08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数千年来,中国的农民都在探求着自然气象规律以求庇护农业生产不受自然灾害影响。今天,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正在改变着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用天吃饭”、减灾富民成为“三农”发展的新课题。

        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有耕地面积1200万亩,高标准粮田260万亩。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据统计气象灾害占南阳市自然灾害的90%以上,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3%-5%。南阳市气象局适时提出了:“小部门”也有“大作为”,着眼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现代化对气象服务的客观要求,零距离地呵护“三农”发展。

        “N+气象”模式,加出了哪些成效

        近日,记者来到社旗县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600亩的标准化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里,西红柿、辣椒、黄秋葵等有机蔬菜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这些蔬菜即将通过超市,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在该蔬菜基地,南阳市气象局不仅为其安装了气象服务平台,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同时,还引入了微商平台,可以直观显示农产品信息和拓展市场。打开手机,消费者即可查询到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的气温、光照、湿度等气象要素。

        知食溯源,农产品的品位提高了,价格自然不菲。这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南阳市农业局服务农业发展众多举措之一。近年来,气象局与多部门共建“N+气象”模式,将气象服务融入农业现代化。由市气象局、农业局、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管理站、种子技术服务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涉农专家联盟应运而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制定大宗作物、特色农作物指标库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种子品种优化、吨半粮田示范方建设、土肥测墒、播种、施肥、灌溉、管理、收获、存储、售卖等农业管理和产品流通各个阶段。气象、农业两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平台,加强部门合作和数据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农业专家信息库、种粮大户信息库、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理事长信息库。

        气象工作深度参与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金地计划、高标准粮田建设等重大农业战略中,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在2015年4月份,南阳市气象局预测三夏将出现连续降雨天气,结合前期温度偏低情况,通过社会化平台发布了小麦病虫害预报。农业部门根据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内部明电,召开电视电话会提前安排部署一喷三防工作。各种粮大户、合作社即时开展预防措施。当年,全市1000万亩麦田未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确保了夏粮丰收。

        据了解,南阳市气象部门通过丰富的社会化服务渠道,从种子、播种、灌溉、施肥、喷药全程提供服务,南阳每年减少因灾损失近1亿元。气象服务有力保障支撑了粮食总产实现连续增长,每年粮食亩产增加10公斤。南阳市气象局被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科学高效绩效先进单位”。

        气象服务,守住了农民的“钱袋子”

        2014年秋,南阳市气象局预测到干旱气象信息,立即向托管夏玉米1.8万亩的方城泰盛源农民合作社发布干旱预警。托管农民根据服务信息,及时购买农业保险,玉米因旱减产后,获得保险赔偿50万元。

        减灾富民,南阳市气象局不遗余力。他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力大数据打造精细化服务品牌,为农民提供保姆式服务。“去电脑化”是南阳市气象局正在打造的为农服务项目。农户不用打开电脑,仅通过手机下载有关气象软件,即可了解全部农事、气象和眼下紧要的生产活动。

        市气象局还联合农业部门,对作物生长受光、温、水、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调研评估,细化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和产品。建立了冬小麦、玉米、瓜蔬专业气象服务工作日历,为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日程表”。根据30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与农业、质监等部门根据不同作物调查整理出服务指标和标准,与畜牧部门合作制定了种猪、黄牛等生长发育受气象影响指标,建立了指标库,研发出针对小麦、玉米、烟叶、山茱萸、香菇、果蔬、仓储、养殖等产业一键式服务平台系统。市县气象部门利用这些指标体系,开展了全程化的大宗作物和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2015年,南阳市气象局鼓励引导东嘉农牧开发公司投资25万元购买气象监测、服务设备,气象部门负责安装由前端采集设备、网关传输设备、服务平台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自动监测种猪、仔猪、生猪的生活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提供气象预报产品。实时监测数据可以传送到工作人员办公室,也可以在厂外和信息站的显示屏上看到。当气象要素不适宜需要紧急处理时,会自动发出警报。气象服务有效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生产周期。东嘉牧业10万头猪死亡率大大降低,成品率有所提高,每年增收100万元以上。

        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也架起了气象人跟农民之间感情的桥梁。

        直通“三农”,气象服务催生乡村新生活

        近日,在方城县券桥乡第一中心小学,新建的校园气象站和气象科普室吸引了孩子的目光。由气象部门提供图书资料、多媒体设备、视频资料和气象科普机器人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兴致盎然,在娱乐中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气象防灾减灾技能。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兴趣的种子,不少小学生表示,长大了要做一名气象专家,探究更深的气象奥秘!

        气象科普改变的不仅是农村的孩子,更是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在方城县赵河镇,通过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科技示范园带动,村民广泛利用太阳能灌溉,合理利用气象知识提高了粮食产量,使90%的耕地产出110%的粮食,用10%的耕地发展设施农业,乡镇整体经济实力大幅上升,农民还可以在农闲季节到设施农业打工,收入逐步提升。通过理念输入和示范带动作用,赵河镇建设了布局规范合理的新农村社区,建成了几个具备气象服务、技术推广、文化娱乐、健身功能的新农广场,乡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南阳市气象局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广泛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同时,通过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气象科技示范园、气象信息服务站的示范带动,当地群众科技素质不断提升,还吸引了各类项目纷纷落地,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更加宜居宜业,乡镇面貌大大改善。有力助推当地统筹解决粮袋子、钱袋子和房子(新农村社区)问题,极大改善了当地乡镇的整体面貌。

        在方城县券桥乡“美丽乡村”项目中,市气象局开展了新型农村社区气象服务。安装了气象监测设备、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实时提供温度、湿度、气压、光照、风向、风速、雨量、pm2.5、负氧离子、生活指数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数据,发布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同时也能播放文化娱乐视频,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还可以辅助进行物业管理,服务新型农村居民。这些设备也提供广告版面,产生了经济效益,促进开发商加大气象设备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气象服务直通“三农”沃土,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南阳市气象局在助推“三农”发展的道路上成绩斐然。从“靠天吃饭”到“用天吃饭”,气象部门将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在服务“三农”道路上书写更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