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服务业“稳”中有亮点 “进”中有压力

12.08.2015  19:01

      ——上半年南阳市服务业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南阳市服务业在政府各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政策带动影响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各项挑战,强力推进“雁阵计划”,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平稳,总量进一步壮大,主要行业表现良好,经济贡献继续提升。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一些发展困难。
      一、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
      上半年,南阳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8.56亿元,同比增长11.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7、2.3个百分点,并且远远快于第一产业4.0%和第二产业8.7%的增速,增幅居全省第3位。服务业增加值占南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6%,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1.3%,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创下新高。其中,全市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幅达4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服务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特别是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呈现三大亮点。
      1、服务业新主体、新业态快速增加。上半年全市在各级政府优化经济环境引导下,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上半年第三产业新登记规模(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35家,入库单位数量居全省前列,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43家,住宿和餐饮业18家,房地产业17家,服务业57家。新增服务业“四上”单位,已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增长点。
    2、新兴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随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催生了大批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3%,增速较1-2月提高9.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0.3个百分点。以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上半年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4%,高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23.8个百分点。
        3、消费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当前社会多样化、个性化、追求品质的消费新理念已逐渐成为主流,使得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居民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上半年全市居民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娱乐业、旅行社及相关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6.4%、34.2%、27.4%、7.5%,较1-2月分别提高5.2、1.6、7.0、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8.2、21.8、14.2、4.4个百分点。
      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335家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72.4亿元,增长14.4%;实现营业利润10.1亿元,增长24.7%。分门类看,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外,其他门类均处于平稳向好发展区间。
      从主要行业看:道路运输业: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增长23.0%;实现营业利润0.53亿元,由上年同期的亏损转为盈利;从业人员18644人,增长9.7%。道路运输业尤其是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构建南阳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高质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仓储业:隶属国家或地方的仓储企业,主要职能是为国家储备粮食、肉类等战略战备物资,调节市场供给,以保持市场和物价稳定,所以受政策影响较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9.12亿元,增长14.7%;应付职工薪酬0.13亿元,增长13.7%。电信业: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电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下降4.7%;实现营业利润6.74亿元,增长12.6%。电信行业由于受“营改增”影响,营业税金及附加大幅下降,应交增值税大幅增长。据监测,受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逐渐饱和的影响,全市4家电信公司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新常态的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内外需求不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投资效率逐步衰减,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聚能发酵,新一轮的改革红利需持续释放,在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升级的阵痛期,对全市经济乃至服务业的稳步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1、传统行业下行压力加大,新兴服务业支撑不力。随着南阳近几年“雁阵计划”的强力推进,服务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企业数量也大幅度增长,但大多规模小,集中度不高,产业链条较短,规模效应不明显,缺乏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品牌。尤其是行业结构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数量少、规模小,不能对全市服务业的转型发展带来有效支撑。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道路运输企业86家,占总体的25.3%,营业收入17.0亿元,占总体的28.2%;电信企业营业收入占总体的30.0%,仓储企业营业收入占总体的13.6%,以上三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占总体的71.8%,而其他行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尤其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未能成为引领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而且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问题上的制约目前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想要维持生存尚且不易,更不用说发展壮大。
      2、企业成本费用增长较快,不断压缩生存和发展空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64亿元,增长14.1%,成本费用合计50.75亿元,增长19.7%,比营业收入增幅高5.6个百分点,应付职工薪酬增长24.4%,企业成本费用及用工工资的增加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3、后续动力亟待加强。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153.39亿元,同比下降5.1%,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7个百分点,呈明显下滑趋势。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分别下降69.2%、31.4%,投资幅度的快速下滑势必会影响下阶段服务业后续发展能力的持续提升。
      五、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及趋势判断
      我们在看到服务业发展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利多因素正在不断聚集形成,且影响程度正在逐步加大。
      1、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去年的930新政、今年的330政策加上银行三次降息、两次降准,利好政策叠加效应与购房需求的碰撞,推动楼市出现了上涨行情,房地产业的回暖升温必将带动了以房地产为“龙头”的服务业经济快速增长。
      2、南阳被确定为“国家大通道”流通节点城市。据商务部等10部门发布的《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南阳被确定为区域流通节点城市。随着流通节点城市功能的逐步提升,南阳市必将更好地发挥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进一步释放经济潜力。
      3、部分日用品关税大降。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降低关税有利于促进消费回流和国内消费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随着国内消费渐趋理性及商品领域开放加大,炫耀式消费需求缩小,倒逼品牌商降价,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越来越多,加上中国自有品牌的崛起,市场竞争也促使外国品牌开始降价,促使“品牌货”成为大众消费品。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境外消费已超过一万亿人民币,若有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回流,就会拉动社会消费增长1到2个百分点。
      4、卧龙综合保税区的建立,是打造南阳市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平台的突破口。卧龙综合保税区的获批、建立及运行,南阳市可以有效运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吸纳国内、国外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企业集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南阳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带动南阳市资源深加工、制造业、物流业等转型升级,扩大经贸合作。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全面提升南阳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将南阳市打造成多业并举、辐射面广、外向度高的现代开放城市。
      5、南阳进入高铁经济时代。郑万铁路即将进入施工阶段,不但弥补了南阳市无高铁通过的历史空白,还将为南阳市建立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奠定坚实基础。高铁不仅意味着提速,更赋有开放、高效的深刻内涵,乘着郑万铁路的东风,必将加速推进南阳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进程,打造豫西南重要增长极,不断提升南阳市两度两力,大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向前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困难和矛盾,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扩大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同全国一样,南阳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将呈现着速度趋缓但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的新常态。随着改革措施的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消费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以及消费环境的继续改善,全市服务业发展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六、政策建议 
  1、从市场开放入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降低旅游、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营造公平竞争的服务业市场环境。根据不同行业、企业、项目的特点,研究完善新形势下促进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减负清障优化环境。 
  2、 提高“互联网+”服务业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  在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医疗、教育、交通等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引导传统服务业企业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现代通信网和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互,动态调节社会供给和需求。二是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政务、旅游、农业、教育、汽车等行业精品,充分发挥各行业内龙头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进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同时,积极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当今网购正在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方式之一,应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实力强、运作规范的专业网络购物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和个人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推动企业建立并优化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份额。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现代物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实现行业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3、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坚持高端发展取向,集聚知识型、创意型服务资源,在把握国际国内服务业发展态势和区域转型升级核心诉求的基础上,突出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在提升区域主导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嵌入区域产业分工的高端。把提高内生增长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加速完善服务业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力;开发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拓展新服务业态空间,扩大周边功能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