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日前,市农业局局长王宛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委提出的作风建设“四句话”要求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的生动体现,立意深远,内涵丰富,针对性强,是强化全市农业系统建设的根本抓手,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力。 王宛楠说,全市农业系统将按照作风建设“四句话”要求,紧扣“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主基调,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做文章,特别是顺应粮食生产进入“低速增长、小幅波动、提质增效”的新常态,做大做强粮食文章。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大农业做出大特色,把大特色做成大产业,用大产业支撑大发展,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 做到“五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提高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强田、渠、路、林、电“五网”配套建设,提升耕地地力,到2020年全市建成630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同时,实施种子工程、一测三配工程、高产创建行动,集成推广以良种为载体的吨粮田(吨半田)集成技术,实现“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二是更加注重调整结构,构建新型产业体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巩固完善粮食、棉花、油料、烟叶、蔬菜等五大基础产业,提升扩大畜牧、水产、桑柞蚕、茶叶、中药材等五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以花木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草腐菌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以猕猴桃、软籽石榴、薄壳核桃为代表的果业,发展“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工程,重点抓好2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着力壮大科尔沁肉牛、牧原生猪、赊店酒业有机粮三大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着力打造以城区为中心,辐射近郊及周边区域的“一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构建“三域三圈四带”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休闲观光、循环农业、劳务经济等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 “舌尖上的安全”。以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为抓手,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实施有机农业发展工程,瞄准京津等高端市场,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强化市场准入和基地准出制度,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四是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业生态化建设工程,发展农牧结合型的生态循环模式,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种等先进适用技术和施用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清洁生产方式,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做好吨粮田、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生态循环农业等重大技术的研究、集成和推广。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或乡镇站,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包村到户”科技服务行动,打通科技到农户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重点深化“三项改革”。按照“三权分置、稳定放活”的原则,今年将着力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一是抓紧确权登记颁证。今年全面铺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搭建平台,严格监管,全程服务,推动土地有序流转,防范和抑制“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百千万”建设工程,到2020年,全市培育发展10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00个家庭农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承担涉农项目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