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第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11.12.2014  11:35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就业、扩大消费需求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南阳第三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随着第三产业总量的不断增加而演进,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了逐步突显,比重已超过30%。尽管南阳第三产业发展趋势良好、潜力巨大,但从总量、规模、速度等上看,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需进一步抓住机遇,调整发展思路,规划发展布局,确定发展重点,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一、总体状况
      (一)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初期,南阳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仅2.16亿元,到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84.21亿元,是1978年363.1倍。可见,南阳第三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总量上得到了不断壮大,年均增加22.34亿元。30多年来,不仅总量上得到了不断壮大,并且第三产业单位数量也不断扩张,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初步数据,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013年底已增加到39025个。
      (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第三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平均增幅达13.1%,比GDP年均增幅高2.4个百分点,远超一产业年均增幅6.9个百分点,比二产业年均增幅低0.1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工业经济带动下,南阳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也加快,年均增长达11.8%,比GDP年均增长快0.4个百分点,但发展还明显慢于第二产业,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低1.8个百分点。
      (三)结构比重不断优化
      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结构其演变次序为由一产业占主导,变为二产业占主导,最后是三产业占主导的发展规律,南阳经济发展也是沿着这样的规律逐渐前进,经济结构也逐渐推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轨迹。改革开放以来,南阳产业发展结构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农业为主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模式(1978年至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南阳第三产业仅占GDP的11.7%,分别低于一、二产业44.6和20.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都处于薄弱产业;第二阶段,工业经济崛起的“二一三”产业结构模式(1992年至2005年),1992年二产业比重首超一产业,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得到显现;第三阶段,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推动三产业发展的“二三一”产业结构模式(2006年至今), 2005年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与一产业持平,占比23.8%,仅比一产业低1.2个百分点,从2006年开始,南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超越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高出一产业0.7个百分点,并由此实现了南阳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转变,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占比为31.6%,已高出一产业比重13.5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南阳产业结构必然会逐渐由二产业为主导向三产业为主的“三二一”的最优产业结构转变。
      二、第三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三产总量偏小,比重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越来越大。从整个经济结构来看,南阳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尽管全市第三产业有很大发展,但是仍然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784.21亿元,全省第3位,占GDP的比重为31.6%,比全省32.0%的占比低0.4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4.5个百分点,仅比低收入国家占比高3个百分点,离中等收入国家的50%还有很大差距,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已达65%以上。
      其主要原因:一是集聚程度不高。目前,南阳还没有形成第三产业功能发展布局,对第三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没有已形成规模效应的服务业集聚区域,其商品或服务市场多处于分散经营、无法形成集群效应,不利市场做大做强。辖区内品牌响、规模大的第三产业龙头企业比较缺乏,多数企业的经营没有特色,规模小、档次低、平均经营周期短。二是发展活力不足。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居民消费仍以实物类商品消费为主,服务类商品消费比重较小,加之大多数居民家庭仍然将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购买住房、子女上学以及养老保障等刚性支出,生活消费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特别是对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强,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的活力不足。三是工业挤压效应。目前,南阳经济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随着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增长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对第三产业产生一定的挤压效应。从改革开放年以来,南阳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明显快于GDP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尤其是近年,南阳第二产业增加值均保持在13.6%左右的高增长态势,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第三产业增长明显慢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受到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挤压,发展未得到显现。
      (二)城乡发展失衡,区域发展差距大
      近年来,南阳已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相对聚集的区域,第三产业的集聚辐射范围也不断延伸,加速了城区人口流动,把乡村人口消费吸纳到城区来。2013年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的60.1%,增长12.93%,高于全市同期第三产业增速约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为16.7:48.4:34.9,明显优于全市的18.1∶50.3∶31.6,中心城区服务业的作用更为突出。仅以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例,全市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8.1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4%,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51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在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南阳中心城区15.4亿元,是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倍。仅消费这项数据,可以看出南阳乡村消费水平与城区消费水平差距很大,而人口众多的乡村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也主要依靠消费,这种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行业拉动单一。乡村第三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传统消费行业拉动,房地产、金融、娱乐等行业相对较少,有些县区甚至还未有这些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城区第三产业发展除主要依托消费拉动外,还依托房地产、信息、金融、交通物流等行业推动,因此,单一的行业拉动势必拉了乡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后腿”。二是人口分布不均。“”作为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一个地区人口分布越密集、流动性越强经济也就活跃,南阳乡村人口分布零散,不及城区人口分布密集,年轻劳动力多数外出或流到城镇务工,把消费带到了外地和城镇,因此,“”的因素是第三产业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大的根本原因。三是区位优势不同。南阳辖2区10县,县区之间区位优势差异较大,距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的县区服务业发展较好,而距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的县区服务业发展就相对迟缓,区位优势的不同造成县城之间第三产业不平衡发展,发展差距逐渐加大。
      (三)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功能待完善
      近年来,南阳城区不断扩大,城市居民数量不断增加,但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城镇化水平在全省相对比较落后,加之城市功能不完善,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是城市容纳能力偏低。2013年,南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仅148.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21.2万人,城镇化率只有38.27%,比全国53.73%的城镇化率低15.5个百分点,比全省43.8%的城镇化率低5.5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及全市水平。二是城市功能不完善。目前,我市城市综合功能尚不够完善,配套服务不足,还存在市政建设重复施工、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不完善等不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因素,最为典型的是城区管网设计不合理、停车位严重不足等已满足不了市民居住需求。三是财力薄弱投入不足。由于地方财力不强,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不够充足,加之城镇经营市场化程度不高,因而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城市部分基础设施处于落后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跟不上南阳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也制约其第三产业发展。
      (四)消费外流,内需难推快速发展
      由于地理位置、旅游经济等影响,南阳居民消费外流呈逐渐加大趋势,季节性旅游不能长期稳定吸纳外来人员消费,南阳消费属于内向型消费,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第三产业发展。一是消费外流扩大。随着交通的便捷,南阳消费外流现象将逐渐扩大,更多的人群将购物、吃、住向周边城市转移;同时,随着经济的转型,劳动力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居民在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也洗脚上岸,流动到二、三产发达地区,将消费带到的发达地区。二是旅游推动不持久。旅游行业是典型的流量经济,可以吸引更多外地人消费,更能带动很多行业发展,南阳主要以“”为主线的季节性旅游,时间多集中在春秋季,缺乏长期非季节性旅游项目带动;这种季节性旅游一方面导致市内旅游项目留不住人,即便留住也就一两天,另一方面也使项目业主不敢大胆投入提升游览品位。
      三、第三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定好调子,产业布局牵动发展
      一个产业发展路子怎样定位很重要,发展科学与否布局是前提,因此,当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好与坏要树立规划是财富、规划是生产力的观念,强化规划指导发展的意识,立足长远,优化产业布局和行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协调持续发展。一是制订总体规划。立足南阳实际,抓紧落实第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第三产业的定位、特色、布局和发展战略,为今后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依据。二是规划产业用地。南阳要发展必须在市区实施“退二进三”战略,调整用地结构,变更用地性质,拓展第三产业用地空间。三是统筹行业发展。根据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传统行业发展低层次、新兴行业发展缓慢的现状,特别是消费、房地产和文化产业等服务行业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现实情况做好整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布置好不同区域需要发展什么、适宜发展什么、应达到什么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等,事先都要进行通盘考虑,避免产业雷同和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三产业为一二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功能,实现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搭好台子,集聚平台触动发展
      一个行业发展好与坏、快与慢,发展平台是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要基础打好了、建好了,产业才能布局进去,产业发展才有基础,南阳第三产业要发展好就必须打好基础、搭好台子。一是提升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镇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载体,没有城镇化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当前,南阳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2013年底城镇化率还不到40%,城区幅员面积不大,人口聚集程度不高;因此南阳还需要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扩张城区面积,提升城市容纳能力,集聚第三产业发展人气;同时还需加快推进南阳“一极两带三区”建设,将历史文化名城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充分融入城市建设,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为第三产业构建集聚发展平台,推动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和城乡经济的和谐协调发展。二是改善城乡差距。当前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医疗、教育、卫生、城镇基层设施建设等方面差距凸现,制约了农村消费、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发展,因此,要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加大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网络、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乡第三产业同步协调发展。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府必须加大对三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土地、财税、信贷、价格等各个方面给予三产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在水、电、气使用方面应实行与工业基本同价原则,鼓励做大做强,对注册为企业的应给予比个体经营户更大的优惠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为南阳第三产业的加大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从而加速推进南阳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找好路子,重点产业拉动发展
      规划好了、布局调整合理了、发展基础奠定好了,就得找好发展路子,依托什么?重点发展什么?这是发展好第三产业切入点,也是推动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的着力点。首先,切实稳定房地产业。要加强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调整供应结构,促进不同消费层次商品房的开发建设,促进房地产有计划可持续发展。一是合理布局开发。以建设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品质商品房相结合,优先保障满足中低收入者的购房需求。利用南阳城区“水“的生态环境优势,突出生态板块概念,合理规划设计一批环境幽雅、样式新颖、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绿色小区、品质小区和高档别墅区,形成独特的品牌,塑造舒适、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提升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力。二是规范住房交易市场。健全完善房屋租赁市场的各项制度措施,着力组建和发展具有一定实力,现代化、规范化的房产中介服务公司,使公开有序市场,成为南阳房地产市场的后备军。三是提升物业管理水平。要引导推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积极推进物业管理公司的现代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通过品牌效应,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楼盘入住率。其次,升级改造旅游业。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综合性较强的行业,可以带动 “吃、住、行、娱、游、购”等相关行业发展,也是发展一个地区第三产业的重要载体,南阳三产业要快速发展,仅依靠内需拉动肯定是不足的,必须将扩大外需消费,吸纳外来人口在南阳消费,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可以带动和盘活众多产业发展,也是南阳第三产业发展的一条好路子。 再次,发展商贸流通业。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南阳要充分利用便捷的交通,工业化初具规模的优势,规划发展一批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以市区中心商圈建设为载体,构建市场体系,形成较大商贸物流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一是整资源上档次。南阳餐饮娱乐业的引领地位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经营种类相对单一、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和缺少中高档餐饮名店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进一步整合餐饮店,推行发展连锁经营,改变“小、差、乱”的现象,扶持引进特色小吃、特色餐饮。二是挖潜力引消费。要充分认识到消费是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真正“核动力”,有力挖掘消费潜力,鼓励超市、连锁店、专卖店、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等经营方式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民潜在需求向现实购买力的转化;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大引进市外零售龙头企业入驻南阳的力度,带动全市贸易发展;培育市内商贸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做大做强现有批发零售企业。三是抓优势促流通。以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为依托,以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为载体,拓宽物流渠道,推动现代物流园建设,发展南阳现代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