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南阳市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从南阳民政工作实际出发,周密部署,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突出做好学习交流、宣传调研、监督管理三项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凝神聚力,民政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不断增强,有力的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一、设讲堂正作风,强化学习交流。 南阳市民政局把学习交流作为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入点,结合自身实际,设讲堂正作风,强化学习交流。一是开设南阳市民政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讲堂。局机关科室和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利用每周二下午固定学习时间,组织局机关科室负责人和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结合业务工作讲如何为对象服务、查找个人和科室单位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我评价实际工作与为民要求存在的差距、梳理改进工作作风的思路,使全局人员既了解了民政工作其它业务知识,又相互学习了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好做法。目前,大讲堂已进行8期,有24人上台开讲交流。二是请进来走出去互动交流。邀请南阳市委党校教授和南阳市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领导进行了授课,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讲形势政策,谈工作要求,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明大势、底线清。南阳市民政局领导带领系统48人,深入南阳市廉政教育基地、南阳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唐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桐柏县英雄广场等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前辈优良作风和为民情怀。三是开展民政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文征集交流活动。南阳市民政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论文竞赛开展以来共收到征文28篇,经过局评审小组评审,从中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7名。获得一、二、三等奖的9名同志,分别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政局具体业务、工作岗位、创新发展、党性修养等方面,讲感受、谈体会,从工作实绩、形势任务到原则要求、保障措施,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进一步明晰了工作目标、发展思路,激发了民政系统内生动力。
二、加强宣传调研,提高服务水平。 南阳市民政局专门研究出台了加强民政宣传调研工作的意见,从实际出发,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机制建设,力促宣传调研工作上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市民政局建立宣传调研工作联络机制,挑选8名写作骨干担任联络员,分块联系各项民政工作。要求市、县两级民政部门都要建立宣传调研工作骨干队伍。二是着力办好本级民政宣传调研工作阵地。进一步加强力量,提高标准,着力办好《南阳民政简报》、南阳民政网站和省连续性内资、《南阳慈善》杂志,打造好市本级民政宣传调研工作的基础阵地,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延伸和拓展。三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制定了专项奖励办法,对在市以上党报党刊以及民政系统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民政工作宣传调研文章的撰稿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层层明确责任,做好新闻采访通报登记、审核把关工作,避免出现报道失误。同时,成立以南阳市民政局局长褚庆义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全市民政宣传调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民政宣传调研工作的组织落实,南阳市民政局纪检组长周清香兼任办公室主任。要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为民政宣传调研工作创造条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完成任务。对完不成年度分配任务的科室和单位负责人取消年度评先资格;对在民政宣传调研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在选人用人时优先使用。目前,已在上级民政媒体上和南阳本地媒体上发文19篇,参加各类在线访谈、热线6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民政工作典型,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政的舆论氛围,民政工作认知度不断增强。
三、抓好制度建设,推动监督管理。 南阳市民政局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苦练内功,扎好篱笆,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制定了《南阳市民政局议事规则》,在完善民政局机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涉及人事、财务、工程建设等进一步细化了程序管理,强化了民主集中制的落实。二是对民政系统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登记,理清了权责,保证了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南阳市民政局对局机关和17个局属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了逐一逐项登记造册说明情况,并有负责人签字,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三是推行"五不直接分管" 和“末位发言制度”,强化对主要领导的监督管理。市民政局机关和局属单位普遍要求建立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本单位财务、人事、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具体由副职分管,副职分工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实行民政局和局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末位发言制度,主要指领导班子在讨论涉及财务、人事、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等事项时,应首先由分管领导提出拟议事项,班子成员依次发表意见,主要领导最后发表意见,确保决策科学民主。集体研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四是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南阳市民政局建立了南阳市民政局网站、南阳减灾网、南阳慈善网等新媒体,及时公开政务动态、政策法规、服务指南,回应行风热线、问政面对面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制度的硬性约束,保证了权力的正确行使,推动了廉洁民政、阳光民政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