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长江黄河在此握手【音】
郑州台消息:
穿越黄河的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也是郑州段的龙头工程。工程2005年提前于中线干渠开工建设,经过多个施工单位的近九年的奋战,这一控制性工程已基本完工,实现了长江水与黄河水的握手,也为南水北调成功向北京输水打下基础。请听记者王鸣政的报道:
沿着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一直向北,即将进入黄河南岸的邙岭时,只见干渠随着地势的增高逐渐下切,最深处渠道底部已深入地面50米以下,渠道的尽头,邙岭被层层切下,十米一个台阶,最下面,矗立着一排绿色的玻璃装饰的建筑,正下方,是两条输水洞,从洞口开始,丹江水将沿着这两条隧道从黄河河床以下30米处穿河而过。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直管局郑焦项目部工程师李文哲:
穿黄工程于2005年9月27号开工,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处,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为适应黄河游荡性河流与淤土地基条件的特点,穿黄工程开创性地设计了具有内、外两层衬砌的两条长4250米隧洞,内径7米,外层为厚0.4米拼装式管片结构衬砌,内层为厚0.45米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衬砌,两层衬砌之间采用透水垫层隔开,内、外衬砌分别承受内、外水的压力,这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均属先例,也是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堪称人类历史上技术难度最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
除了向黄河以北地区输水之外,穿黄工程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水量丰沛时,可以相机向黄河补水。在南岸隧洞口,记者看到,除了中间两条输水洞外,在右侧还留有一个退水洞,这个隧洞出邙岭后直通黄河。未来在穿黄工程检修或水量丰沛时,千里之外的丹江水可以对黄河进行补源。丹江水来自长江流域,而自古以来,长江、黄河“不相往来”,但在这里,中国两条最大的江河实现了亲密握手。工程师李文哲:
通过深埋在黄河之下的两条隧洞,清洁的丹江水成功穿越黄河从北岸竖井奔涌而出,再通过干渠,沿着太行山前的平原一路向北,流向干渴的华北大平原和首都北京。